发布时间:2024-11-23 18:58:30 来源: sp20241123
厕位没挡板 蹲坑“头对头”
胡同公厕何时让人不再尴尬?
本报记者 胡子傲 孙宏阳
近年来,北京胡同公厕通过“厕所革命”改造后,硬件有了较大提升。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民众对于如厕这件“小事”有了更高要求:除了干净卫生、冬暖夏凉,最好也能兼顾隐私。
记者调查发现,本市部分胡同公厕厕位没装挡板,一些坑位挨得很近,甚至“头对头”布设。在北京日报开展的微博投票中,近四成网友“完全不能接受”厕所没有挡板。
现场 4个蹲厕两两相对
8月27日傍晚,来自浙江的游客吴先生带着儿子走进杨梅竹斜街16号西公厕,眼前的场景让他们吃了一惊:狭窄的空间里,三个“联排蹲厕”间没有挡板,紧挨在一起,吴先生觉得很尴尬,决定出去再寻其他厕所。在利薄营胡同一处公厕,无论男厕还是女厕,蹲坑之间均没有挡板。
羊皮市胡同西侧一处公厕里,4个蹲厕、1个坐厕挤在一起,中间同样没有设立挡板。更让人头疼的是,4个蹲厕呈“四角”布置,两两相对,多人同时使用蹲厕时不可避免“头对头”。不远处,一家烤肉店店员告诉记者,这个厕所是离他们店最近的公厕,很多顾客都和他们吐槽过“隐私没有得到尊重”。
“厕所没有挡板,你能接受吗?”北京日报发起的微博调查有六百余人参与,其中近四成人表示“完全不能接受,紧急情况时宁可跑远点儿另找厕所”,约有五成的人表示“只能接受没有人时使用,时刻担心有人进来”,或者“勉强接受,情况紧急可以用一下”。仅有11.2%的人表示“可以接受,不觉得尴尬”。
解释 空间狭窄无法安装挡板
事实上,胡同公厕环境设施较早年前已经有了很大提升。
宋大爷上世纪90年代就在北京胡同里收废品了,回忆起之前的公厕,他形容“味道大、卫生差、杂物多”“现在好多了,比以前更干净、卫生。”杨大爷打小儿就住在羊皮市胡同里,家门口的公厕用了快50年。对于没有挡板的情况,他和周围的老邻居们早已习惯,“要是能增加挡板当然更好,但不能牺牲厕位的数量。”
既然胡同公厕已经进行过改造,为何不捎带手给厕位都加上挡板?
记者致电一家公厕管理单位环雅丽都投资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解释道,没有设置挡板的公厕,一般是由于空间狭窄、设立条件不足,以杨梅竹斜街16号西公厕为例,其南北距离窄,加了挡板会占用过道空间,上厕所时容易磕碰,特别是行动不便的老人,更容易撞上挡板。
支招 多方配合设计最优方案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每个大便器应有一个独立的厕位间。同时,单个厕位(蹲便器和坐便器)最小尺寸为:宽0.85至0.90米、进深1.20米。
“胡同厕所先天条件不足,改造时也碰到不少难题。”清华美院博士研究生、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厕所专委会副秘书长梁骥,曾参与东城区六百余座市政公厕改造。梁骥在调研时发现,由于历史原因,胡同里很多家庭没有厕所,而老城用地紧张、产权复杂,在新建厕所难度大、只能改造旧厕所的情况下,居民强烈要求不能减少厕位数量,因此无法在空间上做大调整,只能从细节上下手提升厕所品质。比如,提高照明、改善通风、优化卫生环境……
当然,也有居民希望提升如厕隐私性。为了在空间狭小的厕所增加挡板,梁骥所在的团队花了不少心思,“我们在保证强度安全的前提下,选用了厚度尽量薄的挡板,高度一米八,尽量不占太大空间,也避免挡板绊住过道上的人。”轿子胡同一处公厕就经历了这样的改造。记者在现场看到,公厕大门采用推拉门设计,节省空间。
“公厕改造,除了征得居民同意,设计最优方案,还需要资金投入。有些城市‘以商补厕’的做法值得借鉴,通过配置自动售卖机、充电宝、公益广告等服务,补贴厕所运营维护费用。如果是新建厕所,还可在设计时留出花店、理发店等商业空间,在提供便民服务的同时,降低厕所运营维护成本,提升如厕环境品质。”梁骥说,无论改造还是新建厕所,都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需要多方配合、共同推动。
记者手记
公厕管理还需更多巧思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根据世界厕所组织的统计,人一生中累计约有813天是在卫生间里度过的。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自然包括舒心、安心、隐私有保护地如厕。
近年来,北京胡同环境越来越好,除了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还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逛胡同,了解原汁原味的北京城。胡同公厕,也因此迎来更多服务人群,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成为展现首都服务的一扇窗口。
一块小小的厕位挡板,体现的是服务细节、人文关怀,不应因小而被忽视。胡同公厕管理,还应提升服务细节,多些管理巧思,努力补齐短板。(北京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