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2:35:40 来源: sp20241115
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推动城市更新,打造了80万平方米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实现6公里航线通船,游船航线途经燕莎、蓝色港湾、红领巾公园等多处商圈、公园,已成为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图为3月16日晚,游客在亮马河畔观光休闲。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3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有关负责人围绕“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介绍了相关情况。
“党中央对北京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北京,亲自为关系首都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重要规划、关键事项把关定向。”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介绍,2023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经济总量达到4.4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2%、超过6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北京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之一。
殷勇说,从硬件看,北京有92所高校,1000多所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数量都在全国位居首位,研发投入强度多年都保持在6%左右,在全国、全球名列前茅。从软件看,北京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和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实施了中关村24条先行先试改革举措,不断夯实支持全面创新的制度环境。同时,北京拥有55万余名科研人员、全国近一半的两院院士、超过1/4的“万人计划”专家;有411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近年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从产业转化看,2023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500亿元人民币,每天平均诞生337家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数量都居全国前列。从综合评价看,北京连续8年蝉联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首位,进入全球创新型城市的前列。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重要举措。据介绍,北京市不断推动营商环境建设,一年一个节点迭代升级,累计推出1200多项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减事项超过60%、减时限71%、减材料74%、减证明超过320项,“双随机”检查覆盖率超90%。
殷勇表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既要注重普惠性又要注重针对性。普惠性就是提升整体营商环境,让改革成果惠及所有企业。殷勇举例说,企业12345这个热线现在每天平均有500多个来电,对口部门能做到一般事项7天内办结,复杂事项不超过15天,企业对服务满意率达到96.9%。针对企业过去反映的部门政策多、操作难等问题,北京市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集成各类政策,向企业精准推送,让更多的政策能够直达快享、免申即享。
同时,北京市还建立了服务包、服务管家机制,对企业的诉求实行清单化、台账化管理,市区两级组建“行业管家”“属地管家”等专门队伍,定期对企业进行走访,调度各类服务事项,把“服务包”送上门。
“从细微之处着手,为外籍人士在京工作、学习、生活、旅游提供便利。”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北京搭建了覆盖全市的涉外服务体系,338个外语办事窗口提供多语言的服务保障。“大家关心的支付方面,我们正着力提升现金、境外银行卡、电子支付的便捷程度。出行方面,我们也正在编制北京市英文地图,协同铁路、地铁、公交、租车行业共同提供好服务。”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京津冀是中国资源禀赋最为互补的一个区域。十年来,北京建立健全三地协同工作机制,清单化、项目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如今,北京、天津、雄安实现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一方面,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不断走深走实,三地的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较2013年都下降六成左右。另一方面,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不断深化。以去年为例,北京输出到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比十年前增长了10倍。
下一步,北京将如何更好发挥创新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
殷勇表示,北京将与天津、河北一道,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为重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继续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完善区域公路网络,加快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区域空港、陆港、海港口岸互联互通。
深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围绕氢能、生物制造等产业链条,“一链一策”开展产业链延伸和协同配套,共同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共同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在营商环境方面突出区域一体,推动出台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公共服务方面突出共建共享,促进北京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能够在京津冀更大范围内服务好广大群众。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