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1:34:18 来源: sp20241128
网络文明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文明形态,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如今,网络生活已经深度嵌入人们的现实生活,网民成为大家的共同身份,亿万网民在互联网空间通过直播、网剧、短视频等方式享受精神文化生活。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如何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笔者认为,应该从内容、技术和传播三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内容建设是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基础。
加强内容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网络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全过程,打造真善美的网络文化内容,逐渐取代基于营造噱头、数据造假、打擦边球吸引观众的互联网内容,以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引领社会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互联网内容建设提供了丰富滋养。近年来国潮动画、国潮电影兴起,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认可,这启示我们要充分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中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契合的思想元素,精心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网络传播等活动,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
加强内容建设,还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着力点。注重立足人民生活实际,根据大数据分析,精准获取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将宏大叙事与鲜活切口相结合,以数字化方式呈现中国经济社会的生动实践,增加面向各年龄段、各行各业的优质文化产品内容供给。
其次,在加强内容建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善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不断丰富优质网络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让网络文化“活”起来。
目前,“算法推荐”等新技术在满足个性需求、增强人民满足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也为网络文化产品打破时空界限提供了可能,通过虚实相融的“穿越式”场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互式”体验,以“沉浸式”观感增强人民对优质网络文化产品的喜爱。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应用新技术方面,我们应当注重用主流价值驾驭先进技术。在弘扬正能量的前提下突出个性化视角,增强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品牌塑造与粉丝流量,有效提升网络文化产品的群体影响力和分众化触达率。
此外,要注意树立传播导向,拓展优质网络文化产品的传播空间,让优质网络文化“火”起来。
一方面,拓宽网络文化产品传播的广度。统筹推进公共文化云建设、数字博物馆建设,大力落实文化惠民工程,使大家都能够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网络文化产品,消除“数字鸿沟”。
另一方面,加快网络文化产品传播的速度。充分重视数字时代新兴媒体的发展,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在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中打造“报、台、网、微、端、屏、号”立体化的传播矩阵。遵循移动端优先的理念,以数字技术打造短视频、互动式直播等平台,加速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在各类平台的分享与传播。
我们还要在拓宽广度和加快速度中提升网络文化产品的“能见度”——借助数字技术加强传播能力建设,与较有影响力的海外媒体、文化传媒公司加强合作,推动优秀网络文化产品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孙健 沈斐(作者分别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讲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