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2 12:37:16 来源: sp20241212
中新网 太原11月28日电 (记者 李新锁)秋收过后,山西沁水的田野里就铺满了玉米秸秆,怎样减轻农民耕种负担,还能创造经济效益?今年,沁水县借助市场化手段,培育秸秆收储运经营主体,通过“秸秆养牛、养羊”等模式,给秸秆找到新出路。
28日,在沁水县红土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红土地公司”)的肉牛养殖基地内,饲养员驾驶着撒料车将混有秸秆的草料投放在食槽内,一头头西门塔尔牛整齐排列从栏中探出头来取食。而在不久前,这些草料还是铺在农田上的秸秆。
沁水县秸秆离田养牛,变废为宝。沁水县农业农村局供图作为农业大县,沁水县每年种植玉米、小麦35万亩左右,年产秸秆17万吨。
沁水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山西的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沁水将丰富的秸秆资源转化为畜牧产业发展优势,推行“秸秆养牛”模式,让“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沁水县红土地公司负责人何立业介绍,“企业用收草机把各村的玉米秸秆收回来,用搅拌机搅拌后加上饲料,就可以直接喂牛了”。
得益于丰富的秸秆资源,红土地公司计划明年扩建2栋牛舍,养殖规模从160头发展到450头,收储秸秆面积从1500亩扩大到5000亩。
晋城市农村社会事务中心资源环境站负责人李阳表示,近年来,沁水县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县有养牛场100余家、年养牛量4000头;养羊场800余家、年养羊量19万头,年需秸秆量4.4万吨。
“过去,田间地头被随意丢弃的麦秆、玉米秆,如今成为牲畜的营养餐,不仅减轻了禁烧秸秆带来的环境压力,还为农民换来了真金白银。”李阳说,沁水县依托企业、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秸秆“收、储、运”市场化经营主体,现已申报主体9家,7家进行开工建设,2家完成土地平整。
沁水县秸秆离田养牛,变废为宝。沁水县农业农村局供图作为秸秆回收、利用先行者,山西丰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沁丰表示,企业今年辐射服务了3个乡镇,涉及五六万亩土地,可回收秸秆约1万吨,毛收入预计在300多万元。
截至目前,沁水已完成秸秆离田6万亩,预计年底可达到10万亩,涉及12个乡镇,最终实现秸秆综合利用收益约1500万元,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