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播种记(在现场)

发布时间:2024-11-30 10:23:27 来源: sp20241130

  罗卜港村村民在播种谷子。   本报记者 马睿姗摄

  3月,山西省长治市沁县罗卜港村的村民正在抢抓时机播种谷子。

  清晨7点,农机手李鸿飞驾驶着膜上覆土穴播机开始作业。先把种子倒进4个播种器里,再给叶轮换上一卷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膜上覆土穴播机能一次性完成开沟探墒、条状施肥、打孔穴播等多项作业程序。

  多年来,当地的谷子播种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如今平均海拔1100米的山地,春风里还带着寒意,谷子播种为何提前到这个时间?原来,村民正在进行的是创新种植技术的“冬播谷子”。

  沁县地处北纬36度、东经112度,是谷子种植的“黄金产业带”。全县多山地丘陵地形,昼夜温差大,有着富含微量元素的红沙土,培育出品牌“沁州黄小米”。但沁县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仅为557毫米,且降雨集中在7—9月,在传统的谷子播种期,降水十分稀少。

  2021年冬天,长治市农业农村局与山西农业大学姚建民专家团队联合开展“冬播谷子”技术试验,将长治地区的谷子播种期调整为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以及翌年3月中下旬。这样一来,播种期贯穿了冬天有冻土到早春土壤未完全解冻的时期,将施肥整地前移至初冬季节,实现秋雨冬雪兼用、春雨全用,缓解了沁县春夏连旱造成的谷子播种难、出苗难、保苗难的问题。

  “要发挥‘沁州黄小米’的品牌效应,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促进百姓增收,需要有效融合农机和农技,推动农业现代化。”长治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秦理平说。现在,除了调整播种时间,当地在播种技术上也有了很大改进。

  膜上覆土穴播机行进之间,能保证每个种穴里都有五六颗种子,实现精量播种,最大程度保证出苗率。“这是生物降解渗水地膜,保温保墒还能积雨。耕作期结束后可以自动降解,不会污染环境。”罗卜港村种粮大户闫四虎说。套着抗冻防霉变控温发芽包衣剂的谷种,即便遇到雨雪也不会发生霉变,反而能在地膜的保护下积蓄丰沛的水分,等待时机萌发。

  2023年9月,当地“冬播谷子”试验示范区亩均生产谷子350公斤,每亩增产谷子100公斤,谷子穗大粒重米色好,秆壮抗病产量高。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与种植户签订合同,批量化收购。按每公斤小米售价20元计算,每亩增加收入千余元。

  目前,长治市农业农村局下拨专项资金,对种植“冬播谷子”的农户按每亩5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对于新发展300亩及以上面积的种植户补助购买1台播种机。2024年,沁县计划示范推广6400亩冬播和早春播谷子,并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

  “‘冬播谷子’是应对春旱、保全苗、夺丰收的创新种植技术,也是长治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创新实践。”沁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在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派出1.4万名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服务,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全力落实粮食作物大面积增单产目标任务。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30日 04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