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会客厅|发掘香港更多可能性——专访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

发布时间:2025-01-04 07:26:36 来源: sp20250104

   中新网 香港7月26日电(记者 韩星童 刘轩廷 朱晓明)在新的开放发展格局下,香港特区政府正全面拼经济、拼发展、拼竞争力。而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文体旅局)自2022年成立以来,亦卯足劲从“盛事经济”入手,推动大型文化旅游及体育盛事,不断增强香港“软实力”。

  文体旅局局长杨润雄以往曾在特区政府不同部门工作,亦曾担任教育局局长,在他看来这些经验赋予他以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一举统筹三个领域政策并令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面对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特区政府又如何另辟蹊径拔得头筹?杨润雄近日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专访,对这些问题一一作出解答。

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近日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专访。 中新网 记者 侯宇 摄

  采访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网 记者:自文体旅局成立以来,香港重启文化引擎,势头空前强劲,请您跟我们分享特区政府在推动香港旅游业复苏、提升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地位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杨润雄:这一届特区政府成立了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之后,大力地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三个方面的政策、措施,目标就是将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角色做好。

  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推动很多好的政策。比如,我们多给一些资源在香港举办大型盛事,这些盛事不单是推动文化(发展),也带动一些交流的项目。我们希望可以吸引从外国或是从中国内地过来的艺术家、文化爱好者,(吸引)他们过来香港参与一些项目,一起做文化交流。这可以发挥我们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作用,也让我们利用香港这个位置,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带到外面去。

  另外,去年2月,跨境旅游(恢复)以来,我们大力推动恢复旅游的措施。2023年(访港)旅客大约是3400万人次,比去年年初(所)估计(的数字)高了很多。今年我们估计大约有4600万(人次访港),这个增长在我们看来非常健康。

  我们看到旅游模式有一些转变,旅客对我们的要求或是他们的期望跟以前有一些不同。以前他们可能过来购物的比较多,看一些出名的景点,但是现在他们很多是深度游,走到香港每一个角落去看不同的景点,或是自己发掘一些觉得有兴趣的地方,然后在社交平台推广,尤其是内地旅客。所以我们在旅游的推动方面也要做一些变动,我们未来的方向就是在“香港无处不旅游”的理念下,多发掘一些不同的景点,然后利用这些景点的特色,配合周围的环境,看看怎么带动其他行业。

资料图:众多内地游客在香港金紫荆广场观光拍照。 中新社 记者 张炜 摄

   中新网 记者:以往您曾提到,期望文化、体育、旅游这三个范畴能够相辅相成,您可否举例谈谈如何实现?

  杨润雄:从我们办的很多活动可以看到。我参与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龙舟本身是一个文化项目、非遗项目,但它也是一个体育的项目。我们办这场国际赛事吸引了很多从外国(或内地)过来的旅客。那天我看见有从泰国过来的,菲律宾过来的,从内地过来也有。所以这个项目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示范)我们怎么将文化、体育、旅游都放到一起的。

  我们现实推动很多不同的措施,或是办很多不同的盛事,本身有推动文化艺术或是体育的目的,同样地,它也可以吸引很多旅客过来,从而更加带动办这些盛事的规模,也是带给他们(主办方)更多动力跟资源,将来再办这个项目可以办得再好一点、再大一点,所以这是(文化、体育、旅游)互相带动、互相影响的一个好的例子。

   中新网 记者:随着“个人游”计划不断扩展,目前已覆盖内地所有省会城市。您认为自由行城市扩容、加强与内地城市的交流,对于香港旅游业发展有何推动作用?特区政府又有何措施吸引这些城市的居民来港旅行?

  杨润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鼓舞的措施,我们衷心感谢中央政府给香港旅游业带来提振(的好消息)。

  这些措施便利内地同胞来香港旅游,也可以带动香港相关行业(发展),比如旅游业、酒店业,或是零售餐饮业,对业界是一个鼓舞,也对业界提出了要求——有没有能力邀请旅客过来,有没有吸引他们的地方,他们过来之后,又怎样让他们到零售点、酒店等地消费,这是业界要努力的方向。当然作为特区政府,我们要多发掘一些旅游景点,让内地同胞更乐意过来。

  我觉得这个措施(除了)对旅游业跟相关行业产生非常好的正面作用,更重要的是,带动了两地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意义重大。

7月13日,香港“哆啦A梦”展览公众开放首日游人如织。 中新社 记者 侯宇 摄

   中新网 记者:我们留意到在社交平台很多旅客来香港,尤其是年轻的旅客,都热衷于去一些港产片拍摄地“打卡”,特区政府会否考虑从这一思路开发新的旅游路线或产品?

  杨润雄:过去几年,我们已经开始办这些与拍摄有关的旅游项目,在不同的景点也有相关安排,比如放一个二维码,让旅客可以看见之前哪部戏曾经在这里拍摄,有哪些明星在这里曾经做过什么。

  去年我们办了一次电车游,从西环到中环,途中有几个点,过去曾有一些很出名的戏在那里拍摄,我们找一些导演或是曾经参与这部戏拍摄的工作人员讲解,很受欢迎。

  今年,我们有一部戏在香港很火,在内地也很受欢迎——《九龙城寨之围城》。我们也在考虑是不是找个地方,将一些以前的建筑重现出来。我们要充分利用香港不同的特色,将它发展成为一些可以吸引旅客的景点,这是我们的一个大方向。

资料图:香港特区政府地政总署展区根据热映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推出的相应主题介绍。 中新网 记者 侯宇 摄

   中新网 记者:日前,“好客之道”运动启动,特区政府推动这一运动的初衷是什么?您认为过往香港在礼貌待客方面是否存在不足?又如何透过这一运动加以改善?

  杨润雄:我们在社交平台不时看到一些有关香港服务质量的问题,有一些好的,有一些不好的,通常不好的会被更多地传播,所以很多人觉得香港的服务水平下降了。

  总的来说,我们的服务水平其实是很好的,但是的确有一些个别的服务员或是事件,真的不是太好。所以我们这次推动“好客之道”运动,就是希望建立在现有的服务水平之上,多行一步、多做一些,提高香港整体服务水平。

  这次运动不单是在旅游相关行业推动,我们希望整个社会不同界别都可以参与,这也是配合我们推动“香港无处不旅游”的理念。将来香港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小店,旅客都有可能过来,所以每一个香港人都应该有好客精神。可能我们在街上走走,也会有旅客过来问我们一些问题,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作为旅游大使,做好接待工作,这也是我们推动“好客之都”的其中一个目标。

   中新网 记者:您刚刚多次提到“香港无处不旅游”这一理念,特区政府如何在推动旅游政策的过程中实践这一理念?

  杨润雄:这个理念背后是香港是一个多元的城市,每一个区、每一个小店其实都可以发掘成为一个旅游景点,(甚至)一些路牌也可以成为景点,这反映我们多元、国际化的城市背后有着很多不同的历史背景等。

  在这个概念下,我们怎样充分利用香港不同地方的特色?既然每一个点都可以成为旅游景点,那我们应该怎么选择?怎么去做推广?

  首先就是那么多的可能性之下,选择一些我们觉得最好的先做推广。什么是最好的?我们觉得是最能吸引旅客,或是配合旅客的要求或兴趣。然后我们也要看,如果很多旅客到这个地方,会不会对周遭环境带来一些影响,比如街道比较窄,太多旅客可能有一些安全问题,太多人可能也会对附近的居民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之后我们再考虑附近有没有餐饮零售,旅客看了这个景点后,可以到附近去消费。

  香港有很好的海港,还有很多不同的岛,这是一个我们可以发展的方向。我们每年都做的西贡海艺术节,就是利用一些艺术设计吸引香港居民或是旅客到这些岛游玩。我们会不断地考虑香港不同的特色,(考虑如何)利用这些不同的特色做好配套、做好推广,吸引从内地过来的旅客。

香港“五一”假期举行烟火表演。 中新社 记者 陈永诺 摄

   中新网 记者:两年前,您接受我们专访时曾说,认为本地流行文化出现了新的景象。随着两年过去,这样的新景象是否继续蓬勃发展,出现了更多可喜的成绩?

  杨润雄:这两年流行文化的发展,可以看见几个好的方向,第一个当然是拍戏效果非常好,过去两三年,我们有一些基金、政策,也投放了一些资源,培养新的导演或是(资助拍摄)新的作品。过去一两年,香港有一些制作很受欢迎,在内地也有不错的成绩。

  最近有一部戏在香港和内地都很受欢迎,它利用当时九龙城寨的历史背景去讲一个故事。很多人说(从中)看到了香港电影以前(著称的)一些武打场面。我们过去办很多推动流行文化的活动,(也是思考)怎样将一些以前做得很好的(东西),重新进行创新的转化。

  另外在音乐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新的作品,所以我看见香港流行文化越来越活跃,我们也希望多给他们一些助力,希望他们无论是在(进行)新的创作还是面对新的市场时,都可以有更多进步的空间。

   中新网 记者:过去两年,多部电影如《毒舌律师》《九龙城寨之围城》等在内地和香港均获得了口碑和票房双重肯定,这些都是极富香港元素的故事,但在引入内地市场后丝毫未见水土不服的迹象,您认为这是否给予了香港电影业一些新的启发?

  杨润雄:我觉得要多方面尝试,很多导演在不同的创作中摸索,慢慢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今年我们会推动一个新的计划,资助在香港拍摄、但是以内地作为市场的一些制作。我们希望导演或是电影制作者,不要只看香港这个市场,应该放眼整个内地市场,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希望他们能拍一些有香港味道的电影,同时也考虑内地市场的需求,看看怎样将两者结合。

   中新网 记者:您先后在特区政府多个部门任职,也曾担任教育局局长,那文体旅局的工作对您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过往在不同部门的经验又能否为当下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杨润雄:过去我在特区政府不同部门工作,很多工作经验、跟社会上的联系,都是可以(在目前的工作中)应用的。比如体育方面,怎么训练青年运动员,他们在学业跟运动之间怎么做平衡,这也是过去我在教育局(遇到)的其中一个问题。所以就我自己个人来说,更容易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个问题。

  至于一些文化和旅游推动(工作),之前我在地区工作,怎样发掘地区特色,解决地区问题,(在现在的工作中)也可以用得到。所以我觉得很多在政府工作的经验,其实给我很多有用的背景去处理不同的问题。

   中新网 记者: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您可否跟我们分享一两个您记忆中的“回归故事”?

  杨润雄:1997年之前,我已经在政府工作。这27年以来,我看见香港的发展越来越好,当然中间有起有落,也有一些不同阶段的变化。但是总的来说,我看见香港在回归以后发展其实是非常好的,香港仍然是一个国际城市,也得到国家的支持,让我们在很多范畴的发展非常正面。

  这是一个很好的一个例证——回归以后,香港人可以发挥自身作用,管好自己的地方。也是向他们证明“一国两制”是一个办得来、做得好的制度。

  当然我们感谢中央对我们的支持,没有中央的支持,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困难,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渡过,但是有中央的支持,我们可以克服很多不同的困难。(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