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玩具到家具 二手交易商机多 仍有短板需补上

发布时间:2024-11-30 10:08:43 来源: sp20241130

  二手交易商机多

  从玩具、书籍等日常小件,到家电、家具等生活大件,再到滑雪板、登山杖等小众商品,二手交易品类日渐丰富,越来越多的闲置物品实现了“旧物成资源,浪费变消费”。

  穿了几次就失去新鲜劲儿的衣服、买了许久却躺在角落里吃灰的家电、囤了很多却消化不了的护肤品……打开闲置物品线上交易平台,有人忙着“断舍离”,也有人趁机“捡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理念的转变,今天,“买二手、用二手”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所接受,甚至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潮流。不过,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如何在提升用户信任度的同时,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仍是当前二手交易亟需补上的短板。

  持续升温

  最近,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朱伟从闲鱼平台上淘了个大衣柜。“不是没有想过买新的,但考虑到一方面这是租来的房子,如若定制新家具将来很难搬走;另一方面新家具需要时间散味,家里老二太小,环保更重要。”权衡再三,朱伟选中了一款推拉门大衣柜。“虽然有使用痕迹,但没有明显破损,整体品相都还不错。”谈及第一次“淘宝”的体会,朱伟坦言,“600元花得值。”

  和朱伟不同,今年35岁的刘楠已有多年二手交易经验。6年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即将搬家的刘楠将家里的旧沙发挂到了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没想到很快以500元的价格与一位买家达成交易,“钱虽不多,但物尽其用,蛮开心。”刘楠说。

  有了第一次“试水”成功的经历,慢慢地,闲暇之余逛一逛二手交易平台就成了刘楠的一个乐趣。鞋子、彩妆、消毒柜、婴儿推车……几年来,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刘楠陆续出手了近百件闲置物品,也顺手淘回来许多“宝贝”。如未拆吊牌的新裙子、只穿过两三次的皮衣。“感觉每一次入手就像是挖宝,时不时地就能遇到惊喜。”刘楠说。

  买家与卖家身份重叠的背后是持续升温的二手闲置交易。以线上交易为例,据相关统计,2022年我国二手电商交易规模达4802亿元,用户规模为2.63亿人,同比分别增长20%和17.9%,已成为网络消费市场不可忽视的一片蓝海。

  “要说明一下,旧货流通是社会富裕的表现,并不是贫困的表现。”中国旧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常大磊说,只有当人们富裕了才会产生更新换代的需求。在我国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后,旧货货源的上游——新产品零售业进一步爆发,无论是相对理性消费还是相对冲动消费,“买买买”都成了消费的常态。与此同时,产品更新换代频率加快,得益于技术进步,产品的使用生命周期明显延长,这些都使得居民手中的二手物品累积大量增长,也为旧货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观念变迁

  从昔日的避之不及到如今的热情拥抱,为何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了“二手”?

  性价比高是众多消费者选择二手交易的主要原因。1.2万元的名牌包,5000元就能带走;3000多元的华为平板电脑,未拆封价格2000元;原价2万多元的美式真皮沙发,800元即可搬走……点开二手交易平台,类似的商品信息比比皆是。

  但价格并不是当下年轻人钟情二手消费的唯一理由。“现在二手市场上的购买者不再局限于低收入群体。”常大磊分析,二手交易持续走俏,消费者节约环保意识的觉醒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95后”小伙苏茂权便是一个代表。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他,现在一家互联网大厂上班,收入不菲,却是二手交易的忠实拥趸。在苏茂权看来,有些产品虽是二手,成色却几乎与新的一样,“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物尽其用,这样对个人和社会都是减负”。

  除此之外,一些二手物品自带的历史感、年代感,也让它们区别于普通新品,受到一些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旧货行业提供的二手商品往往富有历史和独特的故事背景,正因如此,它与怀旧文化的结合将会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根据常大磊的观察,怀旧文化的影响力将会推动旧货行业中独特的商品,如二手书、衣物、收藏品、艺术品等热销,并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从玩具、书籍等日常小件,到家电、家具等生活大件,再到滑雪板、登山杖等小众商品,二手交易品类日渐丰富,越来越多的闲置物品实现了“旧物成资源,浪费变消费”。“当前旧货品类基本覆盖了所有耐用消费品。”常大磊表示。

  日益多元的不只是品类,还有经营服务。常大磊告诉记者,传统的旧货经营以“一收一卖”为核心模式,近些年伴随着旧货经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以“收购(回收)、分销、服务”为代表的全链条式的经营方式正逐渐成为主流。

  信任为重

  近日,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孟珂把手机上的“闲鱼”卸载了。前些日子孟珂给对外出租的房子配置家电,从平台上挑了个二手冰箱,谁知送到后发现竟是坏的。无奈之下,孟珂申请退货退款,可卖方却要求她承担运费,于是转而申请维权。“可即便我提供了冰箱有问题的证据,平台依然裁定是我退货但不发货,直接把买冰箱的款项打给了卖家。”说起前不久的遭遇,孟珂依旧有些愤愤不平。

  事实上,类似的二手买卖争议屡见不鲜。卖家宣称刚用不久的电动车,到手发现是翻新车;以低价买到的二手名牌包,到货后发现是假货……近年来二手闲置交易的种种乱象,让许多消费者感觉“很受伤”。

  中国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显示,2023年全国二手电商用户投诉问题中,商品质量问题占比最高,占比21.71%;其次为退款问题,占比18.65%;排在第三位的是货不对板,占比10.09%。

  “当前二手平台存在虚假宣传、质量问题和维权困难等乱象。”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二手电商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分布在交易过程中,分别为交易前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交易中消费乱象频发,很难建立可信赖的交易场景。同时,平台售后保障机制缺失,也影响着二手交易的服务品质与用户满意度。

  在他看来,目前部分二手电商交易平台为消费者提供质检服务,其目的是保障商品的质量以及确保商品描述信息准确无误,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购物体验。“未来,提高商品信息透明度及完善售后服务机制将是二手电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对此,常大磊深表赞同。“当前我国旧货行业对促进消费和经济发展的贡献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常大磊建议,未来要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形成经营者合规经营“自我声明”“信用承诺”等机制,更好促进和规范行业发展。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