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蜂蜜香(遇见)

发布时间:2024-11-26 03:41:31 来源: sp20241126

  放眼望去,半条冲子里满是百合,绿的叶、白的花,在阳光下美丽夺目。

  百合花大多还含苞欲放,只有少数性急的张开了大嘴,面向天空,不知是在歌唱还是在呼唤。

  我吮吸着百合花香,陶醉在百合的海洋里。

  听到有人热情地向我问好,我扭头一看,果然是小刘!他笑嘻嘻地朝我走来,跟我握过手后,给他父亲打电话说,个别的百合花已抢先开了,过几天应该就会争先恐后地绽放,快把蜜蜂带来采蜜吧!哦,原来百合花是在呼唤着蜜蜂。

  小刘告诉我,最早时,每年都会有野外的蜜蜂飞来家里,在柜子、木桶等处筑巢酿蜜。虽然数量不多,却从未间断。刚开始那两年,家里人还有些厌烦,但时间一长,大家就习惯了。那年仲春时节,家里又来了一窝蜜蜂,比往年数量多。邻居和小刘的爷爷开玩笑,不如把这些蜜蜂养起来。小刘的爷爷一想,看来刘家跟蜜蜂有缘,那就把它们当成自家人吧。他连忙腾出扁木桶,让蜜蜂安了家。于是,刘家有了第一窝自家养的蜂。

  来年春天,蜜蜂开始繁育后代。眼看扁木桶装不下了,小刘的爷爷又腾出装稻谷的木桶给蜜蜂做新家。他经常去观察蜜蜂,慢慢也掌握了蜜蜂的基本习性和繁殖技术。几年时间,家里摆满了养蜂的各种木桶,小刘的爷爷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蜂能手,前来拜师学艺的人络绎不绝。可由于蜜蜂的飞行半径仅有五公里左右,蜜源成了一大问题。渐渐地,不少人对养蜂失去了兴趣,但小刘的爷爷坚持了下来。他还外出学习养蜂新技术,将蜂箱搬运到相隔数十里甚至上百里外的邻县放蜂。这样小范围的流动养蜂虽然辛苦,但增加了蜂蜜产量。

  后来,小刘的父亲接过了养蜂的担子。他带着两百多箱蜜蜂,从家乡湖南出发,近则去湖北,远则到黑龙江等地,成了流动养蜂的“领头雁”,带出了一大帮徒弟。几年下来,他的蜂蜜年产销量已破万斤。

  谁料,一场假蜂蜜引发的风波意想不到地冲击了市场,同样给小刘的父亲带来沉重打击,大量蜂蜜积压在家。这件事也让他有了新的思考:只养蜜蜂有一定风险,不如同时搞一些种植。他承包起村里的数百亩田地,种上金银花、龙牙百合、玉竹等。当时有人以为他放弃养蜂了,甚至有人说他会败了父亲攒下的积累。过后,大家才明白,原来他是在围绕养蜂产业探索新的方向。

  六年前,研究生毕业的小刘在广东一家大型国企短暂工作之后,回乡接过了刘家的养蜂接力棒。小刘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只是单纯养蜂,要在养蜂基础上,将养蜂与更广阔的农业和市场对接起来。他给自家的蜂产品注册了商标。在村子的田垄间,龙牙百合、玉竹、太子参等种植面积扩大了,产量提高了,而且品种更多了、品质更好了,蜜蜂有了源源不断的优质蜜源。村里的种植示范基地已有上千亩,村民不出村也能挣到工钱。

  小刘说,他养蜂,主要看中的是蜜蜂的授粉功能,这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大大提升油菜、水稻、玉米等开花作物的产量。更重要的是,养蜂能带动更多人就业,让更多人增加收入,过上好日子。

  小刘的话让我很受触动。年轻人回到乡村,让想法落地,让梦想开花。眼前,那往来蜜蜂的“嗡嗡”声,田间山林的鸟鸣声,溪流的哗哗声,还有人们摇蜜的声响,共同奏响了一曲欢乐的田园乐章。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1日 20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