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故乡诗意地栖居

发布时间:2025-01-07 19:17:16 来源: sp20250107

  《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隐士》:比尔·波特著,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2023年,美国作家、翻译家、汉学家比尔·波特获得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他曾说:“中华传统文化就像一座宝藏,我希望将自己找到的珍宝分享给更多的西方人。”比尔·波特出生于洛杉矶,在爱达荷州的山区长大,先后求学于加州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中国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他逐渐迷上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巍峨山川、哲学与诗歌,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映照出的精神世界。于是,他背上行囊,跨越千山万水,一路跋涉,遍游中华名山大川,叩问传统,观照当下。他把中国视为心灵的故乡,从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从黄河源头到壮丽的入海口,细致地抚摸中国文化、历史和自然的脉络。

  行路中国——

  穿越历史与现代的问道之旅

  上世纪80年代末,比尔·波特首次来到中国大陆,用半年时间云游于终南山和武夷山间,回溯中国隐逸文化的历史演变,探寻发展现状,写就了《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隐士》。他笔下暮鼓晨钟的禅意生活、怀真抱素的山间隐士、宁静致远的中国图景无不引人入胜,令不少西方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心生向往。2005年,美国青年制片人爱德华·伯格远赴终南山拍摄纪录片《共坐白云中》,便是深受此书启发。

  在比尔·波特笔下,《黄河之旅》全景式呈现了黄河流域这一中华文明腹地的人文景观。这部近20万字的游记详尽记述了作者由黄河入海口逆流而上,沿途历经颠簸与风雨,行路5000公里,最终在1991年5月25日抵达约古宗列盆地黄河源头的溯源旅途和心路历程。面对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他不禁感慨万千:“在这条河边,中华文明从5000年前开始发轫;在这条河边,中华帝国创造了空前的辉煌;在这条河边,中国人形成了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的心理和情感。”

  在《丝绸之路》中,比尔·波特与友人结伴由西安启程,沿古代丝绸之路北线,从河西走廊至新疆喀什,随后出境抵达巴基斯坦。山峦古道、长河落日、湖泊绿洲、沙漠戈壁、石窟庙宇,他们走过繁华,也经过荒芜,千年丝路波澜壮阔的画卷徐徐展开。不同于美国学者芮乐伟·韩森《丝绸之路新史》以及英国学者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等纯史学作品,比尔·波特采取旅行文学视角,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沿途的旖旎风光与磅礴的文明张力,思考并探索中华文明的历史与未来。此后,他以同样的方式寻路中国,相继出版了《彩云之南》和《江南之旅》,以亲身体悟引领海外读者共赏茶马古道与长江流域多姿多彩的沿途风景与文化遗产。

  为完成《寻人不遇——对中国古代诗人的朝圣之旅》,自2012年起,比尔·波特先后拜谒36位中国古代诗人的故居及墓地。此次行走始于山东曲阜孔子故里的洙泗书院,终于浙江天台山诗僧寒山子隐居之处。他坚信实地考察有助于了解诗人的地域背景和当地的人情风物,进而抵达他们的内心世界。唯有如此,“翻译他们的诗歌才会有生命力”。比尔·波特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崇敬之心与热爱之情跃然纸上。从济南辛弃疾纪念馆到西安司马村杜牧墓原址,从湖北黄冈苏东坡纪念馆到江西庐山白居易草堂,他凭借毅力与真诚,让读者跟随他的脚步踏寻古代诗人的德泽遗风,了解中华文脉的历史传承,品味古典诗词的意境神韵。这场寻诗之旅与李白的“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可谓完美呼应。

  译介经典——

  超脱时间与空间的文化之行

  倘若系列游记的写作让比尔·波特广为人知,那么译介中国古诗词与传统典籍则是其心之所向。三十载如一日,以“赤松”为笔名,他笔耕不辍,相继翻译了《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等10多本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国文学史辉煌灿烂,楚辞汉赋,唐风宋韵,异彩纷呈,其中比尔·波特最钦佩的诗人是陶渊明,后者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自洽,给予他内心的平和安宁,引导他深入理解中国古典诗歌所描绘的精神图景。

  比尔·波特认为,只有穿透语言的表象才能把握诗歌的本质,通过点滴的感悟方能领会诗行之间的微妙变化,阅读诗歌是一个不断发现、永无止境的过程。翻译是另一层境界,诗人不再孤独,而是有人与他共舞,这需要译者在文学造诣上与诗人达到对等高度,通过译文与他们对话,进而呈现原作的文学境界,共同翩然进入诗歌的本质,即“翻译绝不依赖于语言,而是超越语言之上的文学艺术。我的翻译是一曲与李白的探戈,或一曲与韦应物的华尔兹,只是与我共舞的他们皆已逝去”。

  与自由轻盈的诗歌翻译不同,当比尔·波特面对《金刚经》《楞伽经》《菩提达摩禅法》等佛教典籍时,翻译更像是一场严谨慎思的修行。如何在精准表达原文的同时,尽量体现典籍微言大义的语言风格是一大挑战。他多次强调:“我向西方人介绍中国宗教文化时常说,中国的儒释道是通往和谐、安宁、幸福的三道门。儒家走的是社会和谐,道家走的是身心和谐,佛家走的是思想和谐。”无论选择哪一道门,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传统都促使人诚实面对自我,看清人生真谛,追求道德与精神的崇高。

  比尔·波特以作者、汉学家与译者的多重身份在地理中国与文化中国之间往来穿梭,探寻着中国的历史变迁与文脉传承,见证了中国的经济腾飞与社会发展。他是中华文化与传统精神的问道者,也是中国当代书写与文学经典的传播者,他将中国辉煌灿烂的古典文学、深邃睿智的哲学传统和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如实展现在西方读者面前。与此同时,比尔·波特也让中国读者通过他者的目光欣赏中国壮阔的山河与岁月,回望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求索和谐的现实与未来。他用敏于观察的内心、漫长的旅行和细腻的文字,向我们呈现出一个熟稔中国文化的美国人对中国文明的赞叹与向往。

  (作者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8日 07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