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3:28:11 来源: sp20241216
韩世林和韩世明是亲兄弟,气质却截然不同。
一握手便知,哥哥是个吃苦耐劳的小伙。薄薄的茧子,刮擦的疤痕,这是在车间工作两年就打磨出的印记。弟弟还在念书,直率,爱接话,每个眼神都释放着活力。
若说哥俩有什么相同,就是脸上挂着笑。一个,从浙江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留在当地齿轮厂上班,月薪七八千元。另一个,就读于邻近的浙江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今年高考后“投奔”过来,在厂里勤工俭学。
他们的老家远在川东,位于秦巴山脉的四川南充嘉陵区。兄弟相聚,别提有多高兴了。
千里迢迢,川娃子为什么外出求学?
2019年,浙川东西部协作探索职教帮扶,提高就业质量,也能拓宽家庭增收渠道。由于嘉陵职业教育资源比较薄弱,当地就组织脱贫家庭子女到武义读职校,掌握一技之长。
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嘉陵与临海结对,帮扶的接力棒交给了临海中职。一前一后,韩家兄弟来到两所职校。
5年来,“职教一人、就业一个、带动一家”的协作,成效如何?家长和师生最有发言权。
韩兴太、严海琼夫妇年近六旬,因病长期服药。这些年有政策支持,住进新修的房子,平坦的水泥路也通到家门口,用他们的话说,“生活安逸得很”。提起孩子,父母总免不了牵挂。“往返接送,无论汽车火车,都有教体局或职校老师全程陪护。后来,把娃儿交到他们手中就放心。”
嘉陵子弟远道而来,大多十五六岁,怎样照顾好?3年学费全免,学校包食宿,发放交通、体检等补助。专门配备生活班主任,帮助熟悉语言环境,培养良好习惯,每到周末组织文体、研学活动……
学技能、长本事,为今后就业打基础,才是关键。
走进临海中职,烹饪室灶具整洁齐备,汽修室台面摆满各式电动工具,服装室的布料与设计图纸琳琅满目……“实训室就像仿真的企业车间,老师讲课也注重实操。”说起学习收获,弟弟韩世明很是满意。
学生需高质量就业机会,企业缺高素质技能人才,两根线一搭上,职教协作就“来电”。“根据学生和家长意愿,我们把大家分到了不同专业,汽修、机械、烹饪是热门选择。”校长王海华长期负责嘉陵籍学生的教学和实习管理。
两年在校,一年实习,通过带教、轮岗,学生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四川孩子踏实肯干,本地企业抢着要。餐饮、先进制造、新能源汽车,各行都有。”王海华说。
5届学生,127个川娃子,多少个家庭的希望。韩家四口所在的双桂镇,就有10人。如今,有在浙江参加高考的,有入职当地汽车厂、酒店餐厅的。还有的返乡务工,一些浙企在嘉陵投资办厂,机会变多了。最近,嘉陵正组织新一批学生,范围扩大到普通农村家庭,名额40人。
在外学习工作让两兄弟早早懂事,严海琼看在眼里。“老大每月都寄回一部分工资,老二放假就拿出学校里的奖状给我看。”她说,虽然心里念着,但觉得一切都值得。
临别前,记者来到哥哥韩世林负责的生产线,机器轰鸣。随着指令下达,精密的铣齿机缓缓转动,俨然一副熟手模样。
“小韩是优秀技工,最近还参加了厂里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合办的线下学历项目,利用周末提升专业知识。”班组负责人点赞道。
一旁的韩世明听了不甘示弱,“我刚考上台州职院,也要读得啰。”脱口而出的家乡话,引得笑声连连。
瞧这兄弟俩,互相比着干。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5日 1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