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区域协调发展筑牢教育地基(人民时评)

发布时间:2024-11-25 17:14:20 来源: sp20241125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各类教育人才创造干事创业的舞台,用事业留人、机遇留人、环境留人,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兴教强教的关键所在

  

  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分场的官地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今年,学校迎来5名新老师。与新老师沟通,已扎根村小17年的教师王正旺很感慨:“别看咱们是村小,教学楼配了多媒体设备,老师有周转房,收入有保障,培训也越来越高质量!”农村地区教育条件在改善,老师们心气旺起来,是笔者近年来在基层采访时的一个明显感受。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地方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着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比如从2021年起,国家启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特岗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一系列来自中央的政策支持助力教师扎根农村、服务基层,改善了基层教育质量,为区域发展和乡村振兴筑牢教育地基、提供人才保障。

  一名优秀的老师,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一名优秀的校长,可以带出一个好的学校。而要培养出这样的优秀教师、校长,往往需要十余年甚至几十年的时光。如何回报付出?谁来分担培养成本?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培养、留住一批优秀教师,离不开强有力的引导激励政策。今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以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加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等举措。以改革添动力,用政策促均衡,支持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优秀校长、教师向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流动,有助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优秀教育人才在基层扎下根、留得住。

  让优秀教育人才在基层扎根,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自身也需要练好“内功”、做好“后勤”,培厚教育人才发展的土壤。笔者在西部多地走访发现,农村地区教育薄弱环节正在不断补强。不少地方都实现了“村镇最好的房子是学校”“财政发工资第一批给教师”。在一些偏远地区,当地政府还为教师修建了周转房,解决了他们的住宿难题。得益于政策引导和制度支撑,不少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教师有了“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的底气,教师队伍也越来越稳定。

  为各类教育人才创造干事创业的舞台,用事业留人、机遇留人、环境留人,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兴教强教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对于优秀校长和教师,教育部门更要予以关注和支持,让他们能心无旁骛地躬耕教坛、发光发热。对于年轻教师,不妨进一步加强培训和交流,加快其成长,打造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不少地方已经有所突破,形成“县管校聘”“省管校用”等行之有效的机制,调动一批优秀教师、校长到乡镇、到农村、到薄弱学校教书育人。这些创新之举,契合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本义。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将积功长远,惠及更多学子和家庭。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1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