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08:34:28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网 南宁12月14日电(韦佳秀)冬日的西津国家湿地公园,河阔水长,植被茂密,湖水丰盈,成群的白鹭时而在空中盘旋飞舞,时而在水面嬉戏觅食……
西津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西横州市,是沿太平洋西海岸众多迁徙鸟类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今年11月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据介绍,为了守护这片“湿地家园”,当地官方持续开展网箱清理、违建砂场拆除等工作,实施栖息地恢复140亩,实施岸线修复长达27公里,不断强化湿地资源的保护修复,规范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经过多年治理,西津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有了质的飞跃,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高。西津湿地的生态保护工作也成为了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典范。
图为西津国家湿地公园。俞靖 摄近年来,广西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我在等待着可达山风吹过来,梯田蔓延着金色的云海。”原创音乐《可达梯田》里描绘的美丽景象也曾经历绿色蜕变。
位于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白沙镇北面的可达山曾是一片废弃矿区。近年来贺州市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增减挂钩、土地整治等项目,推行“土地整治+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三位一体保护,使可达山“换绿装、披金衣”,成了新一代网红打卡地,有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图为可达梯田。邓静子 摄为了践行绿色发展之路,桂林市关停、转迁污染漓江的沿岸企业,并设立临桂新区使城乡建设、产业发展远离漓江。此外,桂林还加快建设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强化对漓江水质、山体、生物多样性、旅游秩序等方面的实时监管,大力推动漓江排筏和游船“电能驱动”替代“燃油驱动”。
经过系统治理,漓江山青水碧,流域森林覆盖率超过80%,干流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漓江入选中国首批“美丽河湖”案例,漓江流域生态文章越做越活,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
图为南宁城市风光。朱其芳 摄值得一提的是,广西地表水质优良比例连续6年达96%以上。今年10月28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7—9月)和1—9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其中,广西柳州市排在第1位,此前该市已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地表水水质冠军。此外,广西还有8地进入前30位,数量最多,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绿色已成为新时代壮美广西高质量发展最鲜明、最厚重、最坚实的底色。广西生态环境厅提供的信息显示,2022年,广西生态质量指数位居全国第二。2023年1—10月,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11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8.2%,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
图为漓江风光。杨宗盛 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福祉也是发展支撑。在此基础上,广西持续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上下功夫,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南宁市落实碳达峰“十大行动”,在强化煤电、建材、板材、制糖等行业的深度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绿色产业,引进比亚迪等一批龙头企业落地。
百色市坚持构建生态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大力发展绿色铝产业,2022年铝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成为全国少有的全产业链集聚区之一。
通过积极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推动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和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行动,广西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8个、绿色工厂67家,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5%。低碳产品认证获证企业和证书数量全国第一。
伴随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广西越发深入人心,着力构建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后劲。目前广西已成功创建1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6个“两山”基地(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