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查清华:唐诗对“汉文化圈”的形成有何影响?

发布时间:2024-11-23 11:31:50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社 上海11月19日电 题:唐诗对“汉文化圈”的形成有何影响?

  ——专访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查清华

   中新社 记者 许婧

  唐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在东亚,唐诗广泛传播。东亚各国对唐诗的阅读、欣赏、品评、模仿,催生大量相关文献。

  唐诗及相关文献在东亚各国的传播与整理情况如何?唐诗如何推动东亚文化交流? 中新社 “东西问”近日就此专访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查清华教授。

  现将访谈实录摘录如下:

   中新社 记者:唐诗学研究近年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

  查清华:唐诗研究向来是古典文学领域里的热门。将唐诗研究定位为“唐诗学”,同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里的“诗经学”“楚辞学”一样,将其视为一项专门学问,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古典文学家陈伯海,他提出“唐诗学是关于唐诗创作、传播和接受的学问”。陈伯海的依据是,唐以后的历代文人学者从未将“唐诗”简单看作唐朝人写的诗。在他们看来,“唐诗”代表着一种民族传统,是诗歌艺术的典范,当永为后世学习效法。

  2016年,陈伯海主编的“唐诗学书系”8种17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一次性推出,从目录学、史料学和理论研究三方面奠基唐诗学的基础工程。

  经几代学人数十年努力,唐诗学研究在国内外积累了丰厚成果,产生一定学术影响;而以立足东亚为特色,重新审视唐诗在东亚各国的深入影响,仍具较大拓展空间与发展潜力。2023年9月,东亚唐诗学研究会在上海成立,将广泛团结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一起推进唐诗学与东亚文明研究。

2023年9月,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艺晚会上的情景演绎《雅集》,讲述了李白、杜甫、高适、王维、孟浩然,因为一幅1300多年后的画相聚在一起的故事。易海菲 摄

   中新社 记者:唐诗在东亚经历了怎样的传播历程?

  查清华:唐以后千余年来,编选、赏读、评论和仿作唐诗的经验及其成果浩如烟海,仅中国的相关书籍,陈伯海、朱易安的《唐诗书目总录》就载录四千多种,其载录的版本信息,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唐诗的传播历程。

  在日本,藤原佐世在九世纪敕编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即已收录唐太宗、王勃、王维、李白、白居易等十几位唐人的诗集。日本大典禅师《全唐诗逸序》曾描述唐诗东传盛况,当时的遣唐使、留学生与诗人墨客靠心记、笔录等方式,纷纷将唐诗传入日本。八世纪末九世纪初,杜诗也已东传日本。此后历代唐诗选本相继传入,如宋代《唐三体诗》、元代《瀛奎律髓》、明代《唐诗选》、清代《唐宋诗醇》等,都对日本文坛产生巨大影响。

  为让更广泛的人群能阅读和欣赏唐诗、学习汉诗创作,日本和朝鲜半岛学界对传入的唐诗典籍进行本土化和普及化。如朝鲜成宗曾命柳允谦等注译杜诗,撰成《分类杜工部诗谚解》;日本学者服元乔就明代李攀龙的《唐诗选》撰成《唐诗选国字解》,对唐诗进行翻译和解说;又如日本围绕李攀龙《唐诗选》,有《唐诗选墨本》《唐诗选字引》《唐诗选画本》《篆书唐诗选》等多种形态的读物刊行,加速和扩大了唐诗的传播。

2022年11月,“唐诗之路中日艺术家作品特展”在浙江杭州举行。王刚 摄 

   中新社 记者:该如何看待唐诗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查清华:众所周知,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曾领先世界,唐代文明独领风骚。唐诗既是世界文明的艺术瑰宝,又是强盛时代的文化象征。唐诗作为一种审美范式、诗学传统、文化象征,深刻影响着东亚各国文学与文化的发展走向。

  在“汉文化圈”国家,唐诗一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像《唐诗儿训》《唐诗解颐》这类唐诗选本,实为蒙学教材,编撰宗旨在提升国民素养。

  唐诗也是精英阶层的学习范本。日本天皇对唐人文集的珍视和推扬,朝鲜王室屡屡编选唐诗选本,实际上都在摇旗树帜,引领本国文学创作发展。文坛精英也以唐诗为准,甚至社会救弊良方,如日本江户时期广濑淡窗针对当时诗人趣味低俗,提议体味唐人的温腴,让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王孟韦柳的清微淡远等浸润心灵。

  所以人们经常看到,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唐代以后的诗文集中,唐诗的影迹或明或暗、随处可见。如日本最早整理校订《唐诗选》的服元乔,不仅仿初唐七言歌行创作《明月篇效初唐体》,且诗中多袭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语词。在古代诗话里,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文人用唐代大诗人的姓名来比附赞美当世诗人的艺术成就,比比皆是。

  唐诗在东亚的传播,是东亚各国之间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生动体现,影响到东亚各民族传统的承继和新变,推动了东亚的文明进程。

2023年9月,观众在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馆参观“唐韵沓来——苏州博物馆藏唐诗古籍特展”。王建康 摄

   中新社 记者:唐诗传入东亚的日本和朝鲜半岛后,给东亚各国的诗歌带来了哪些影响?

  查清华:唐诗审美特点的呈现和典范意义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历史过程。自唐而后,东亚多国学唐、崇唐的风气长盛不衰,唐诗以各种形式广泛传播,人们对唐诗性能和意义的认识在不断丰富变化。比如唐宋诗风格之辨和优劣之争,以及由此展开的诸多话题从未消歇。这不仅扩大和深化了唐诗既有传统,显示出唐诗的丰富内涵和巨大魅力,亦汇聚了读者丰富的审美经验,传递着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文化信息。

  在古代日本和朝鲜半岛,自唐诗传入后,汉诗创作主要是学习唐诗,间也学《文选》诗或宋诗。为指导汉诗创作,日本有不少如《唐诗础》《唐诗府》《唐诗格》《唐诗材》等提供诗料、字韵和模仿格式的书籍问世。而对唐诗的范型选择往往受学术思潮影响,如江村北海在其诗话里所举大概,日本平安朝主要学白居易,五山僧林诗人多师法晚唐,江户诗人先是学杜甫、韩愈,后则学盛唐诗人。又如朝鲜半岛古代诗人依据自己的审美标准,选取不同唐诗作为学习范式,或为经典作品,或为典范诗人;而当汉诗创作出现偏差时,人们也往往引唐诗以矫时弊。朝鲜时期李睟光就指出近世之弊在用典太多,几近剽窃,于是他建议学唐诗以救弊。

2023年4月,2023年中外舞台艺术精品海南展演大剧——舞剧《李白》在海南省海口市上演。骆云飞 摄

   中新社 记者:您历时数年主持编撰的《东亚唐诗选本丛刊》今年付梓出版第一辑,这套书收入日本江户、明治时代学者注解评释的唐诗选本12种,丛书出版有何意义?

  查清华:唐诗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

  东亚古代日本、朝鲜半岛的唐诗接受,主要涉及辑校、编选、注释、评论、翻译与创作等形式,蕴藏着丰富的唐诗学资源,东亚唐诗学研究即由此展开。其中日本、朝鲜半岛文人编选、注释、评论、翻译唐诗的著作,经搜集整理,收入《东亚唐诗选本丛刊》。第一辑10册,选入日本学者注解评释的唐诗选本12种。整理出版的各选本显示了清晰的理论脉络和学术统绪,具有较高文献价值,将为唐诗研究注入新活力。诸书编撰者均为日本精研汉学的著名儒学家和诗人,他们不仅学殖深厚、创作经验丰富,还有异域文化视野,使得这些选本具有独特的诗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价值,从而拓展了唐诗的美学蕴涵和文化意义。

  本丛书整理出版,既是对唐诗影响下的古代东亚文明建设成果的集成展示,也是立足当下回顾东亚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

《东亚唐诗选本丛刊》第一辑。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 记者:东亚多国对唐诗的兴趣,对“汉文化圈”的形成有何影响?是否能促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查清华:“东亚”既是一个地域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自汉代起,中华文化陆续传播到周边国家,自然形成了一个“汉文化圈”。这是东亚各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历史结果。唐诗的传入和普及,无疑强化了汉文化圈的属性。因此研究东亚唐诗学,既要关注汉文化圈国家接受唐诗的共同传统属性,也要注意分辨不同国家的文化个性对丰富唐诗意义的独特贡献。

  如前所述,由于唐诗以各种形式在古代日本、朝鲜半岛等广泛传播,甚至被当作培养国民素养的教材和文士创作汉诗的典范,导致东亚各国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或在创作时有意模仿,唐诗的形和神早已融入其本土文化建构的血脉之中,如盐入水,难以分清,更难以剥离。

2017年3月,安徽合肥,小朋友在阅读唐诗三百首。韩苏原 摄

  唐诗作为“汉文化”皇冠上的璀璨明珠,闪耀着东亚文明的光芒。东亚古代各国在唐诗的影响下,有着相似的人文底蕴、文化氛围和阅读经验,自然也就会带来相较西方更为相近的情感体验与表达方式,这就为东亚各国间的文化理解提供了坚实土壤,为东亚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诗意的桥梁。这也是时至今日唐诗依然在日韩各国广受欢迎的缘由。我们期待唐诗的历史温度和文明力量能进一步激发东亚各国人民的情感共鸣,从而推进东亚命运共同体的健康发展。(完)

  受访者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查清华

  查清华,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唐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东亚唐诗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唐诗学、古典文献学、江南文化与文学研究,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社科项目,发表论文数十篇,著作多部。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