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运加快步伐

发布时间:2024-12-30 04:17:55 来源: sp20241230

原标题:智慧水运加快步伐

7月11日是我国第20个航海日,当天,“2024年中国航海日主论坛暨全国航海日”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在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水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智慧航海、智慧港口、智能制造等实践探索逐步推进,水运智慧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近年来,水运行业深刻认识“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努力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我国国际海运量已近全球海运量的三分之一,长江三峡枢纽、西江长洲枢纽和京杭运河等船闸通过量再创新高,重点物资和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水运事业蓬勃发展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实现大幅跃升,港口吞吐量继续稳居世界首位,世界级港口群加速形成,航海事业呈现蓬勃生机。”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杨华雄表示。

在运量方面,水路运输持续较快发展,水路货运量屡创新高。2023年水路货运量达到93.7亿吨,首次突破90亿吨大关。今年1月份至5月份,水路货运量完成38.6亿吨,同比增长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3亿标箱,同比增长8.8%。从内河来看,长江和西江干线上的三峡船闸和长洲枢纽船闸今年以来合计通过货物1.7亿吨,同比增长13.8%。

在投资方面,水运建设投资保持高位运行。1月份至5月份,水运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6亿元,同比增长7.2%。一批水运重大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平陆运河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35亿元,3座大型枢纽均已进入船闸主体施工阶段。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项目去年开工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约45亿元。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今年正式建成投用,实现了万吨级江海船舶常年直达武汉。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多点发力加快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新能源、清洁能源继续加快应用,上海、深圳、宁波舟山港等沿海港口已具备液化天然气加注能力,上海港洋山港区首次完成国际集装箱船绿色甲醇加注,我国首艘自主研发建造的可载运700标准箱的江海直达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投入运营。国际干线集装箱船舶和邮轮靠港已常态化使用岸电,沿海干线枢纽港岸电设施覆盖率超过90%。

在出行服务方面,水路旅游客运加快发展。交通部门着力打造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全国已有40多个城市开辟了自然景观、特色文化、沿海观光游等业务。国际邮轮运输加速恢复,今年上半年共有23艘邮轮计划营运206个航次,全国邮轮旅客运输量预计达到49万人次,其中二季度比一季度环比增长近60%,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介绍,交通运输部近日印发实施了《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加快建设国家港口枢纽体系、全面攻坚国家高等级航道、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实施内河水运联通体系工作、高质量构建现代化港口与航道体系等政策措施。各地交通运输部门正在以这个意见为抓手,进一步加快水运规划和建设,推进水运高质量发展。

港口智能改造加速

已建和在建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规模均居世界前列,掌握了设计建造、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和运营管理全链条的关键核心技术,总体应用规模和技术水平位于国际前列;自动化码头建设技术标准走出国门,阿联酋阿布扎比哈里发港等自动化码头在总平面布置装卸工艺设备等方面均采用了中国技术标准;干散货码头自动化改造加快,秦皇岛港、黄骅港、青岛港、宁波舟山港、张家港港等实现干散货作业流程全自动化,生产环节向无人化智能化转变,港口服务向平台化信息化迈进……

加快推进智慧港口建设,是当前水运发展的重点领域。2023年,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我国将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

付绪银介绍,目前,智慧港口正在逐步成为我国水运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一些领域已经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重要转变,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注入强大动能。

在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上海港,以前配载一艘船需要4个小时,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5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一条船的配载工作,大大节约了时间,提升了效率;以前需要人工驾驶运输车辆,现在已经开始规模运用自动驾驶车辆。

各个港口通过大力推进码头专业化、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作业效率,港口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北煤南运”的重要港口黄骅港,通过自主创新,港口实现了全流程的自动化作业和现场的无人化作业,装船效率显著提升,辅助作业时间也大幅压缩,现在船舶平均在港时间缩短了2天左右。船舶运行周转效率的提高,为航运企业、港口企业降本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提升港口自动化水平的过程中,还形成了成套的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发布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动化煤炭矿石码头设计规范等一系列行业技术标准,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带动和支撑了智慧港口建设发展。

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海船智能航行关键技术研究与“智飞”轮示范应用、乌江构皮滩超高水头组合式多级升船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特等奖;强输沙海岸建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7个项目获一等奖;另有38个项目获得二等奖、23个项目获得三等奖……2023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获奖名单涉及多个领域,表明我国水运整体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用科技赋能航海,是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吴春耕表示,要着力深化航运科技创新与开放合作。开展前瞻性研究和科技项目攻关,加快新一代自动化码头核心软硬件自主研发和应用。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手发力,推动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合力。

近日举办的2024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周港航企业发展论坛上,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徐祖远表示,港航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航运需求增速进一步放缓、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世界经济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等难题,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线,推动水运“新基建”,有序推进水运智慧升级。

技术水平不断进步,运行方式也越来越科学高效。今年4月,全国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推进会在宁波召开,研究推进铁水联运发展,进一步优化运输结构,推动水运行业高质量发展。

杨华雄表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近年来,交通运输部一直持续推进铁水联运发展。

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方面,重点解决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问题。“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部会同财政部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了110个铁水联运型枢纽,引导铁路专用线接入港区。目前,全国沿海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已超过90%,今年还将新增5条重点港口进港铁路线,建成后港口铁水联运网络将更加完善。

加强标准规则软联通方面,交通运输部印发实施了《铁水联运标准化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了《港口海铁联运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要求》《多式联运货物分类与代码》等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铁水联运的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多地建立了省级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港口和铁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了数据对接,“一单制”“一箱制”不断落实。

今年前5个月,全国港口铁水联运完成47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7.6%;“北煤南运”的煤炭下水全部采取铁路集港,完成4亿吨,充分发挥了水路、铁路运输的比较优势和综合运输的组合效率,有效降低了交通的物流成本,促进了综合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