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积石山地震“砂涌”现象为振动液化型滑坡—泥流

发布时间:2024-11-30 18:10:05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成都12月21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21日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获悉,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引发了泥石流或类似于“砂涌”的特殊现象。根据分析,这种现象为振动液化型滑坡—泥流。因液化形成的滑坡—泥流与常规地震中因液化而喷水冒砂现象完全是两回事。严格来讲,中川乡滑坡一泥流不能被称为“砂涌”。

积石山地震前后滑坡—泥流对比图。 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供图

  据了解,泥石流的发生需要一定水源,一般与降雨或坝体溃决等相伴随。但积石山6.2级地震前后并未降雨,因此地震引发的泥石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出现了多种解读。

  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通过对12月20日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提供的10厘米分辨率无人机影像的解译分析,初步认为金田村和草滩村出现的成片分布的高含水淤泥为地震滑坡—泥流,即在地震过程中,富含地下水的黄土台塬因振动液化而发生大面积滑坡,富水的滑坡物质汇集进入沟谷后沿沟谷呈泥流状远程运动,沿途经过村庄时泥流将部分房屋包围甚至掩埋。

  分析滑坡—泥流的成因,专家初步认为,因黄土主要由砂粒、粉粒等组成,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饱水黄土在振动荷载(如地震)下土体内孔隙水压力会突然升高而液化,最终溃散性失稳破坏,即发生振动液化型滑坡。

  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非地震条件下,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黄土台塬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发生液化型滑坡。这种非地震型液化被称为静态液化,如甘肃黑方台近年就屡次发生过静态液化型滑坡—泥流现象。积石山6.2级地震过程持续仅8秒,但中川乡滑坡源区面积巨大,达11万平方米,且呈明显的分级渐进后退式特征。因此可以推测,除地震过程中的振动液化型滑坡外,地震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还发生过静态液化型滑坡,并使滑坡区域不断后退,滑坡面积不断增大,直至最终停止。(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