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0:48:09 来源: sp20241206
“从参加‘红粉笔’支教团到研究教育法学,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法学专业学生的责任与使命。”近日,在江南大学举行的“田野上的思政课:行走的‘红粉笔’15周年”主题活动上,该校法学院2019届校友、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杜佳欣深情回忆她参与母校支教活动时的见闻和体会。
多年来,江南大学健全“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机制,牵头成立全国轻工行业院校“大思政课”建设联盟、“长江思政带”协同共建联盟等,形成了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校园思政课脱口秀“宝哥说”育人品牌。
如何紧密结合社会“大课堂”,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面?江南大学将乡村振兴、教育脱贫、基层治理、科普宣传等领域作为思政课堂的实践舞台。
2023年10月30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成绩公布,江南大学参赛作品《新时代如何赓续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基于无锡市100位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的调查研究》获特等奖。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侯勇介绍,40余名学生全程参与这场“红色之旅”,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口述访谈等方法,对无锡地区100余位参战老兵进行一对一的“抢救性”口述史采访,形成18万字的《我不是“英雄”》口述史访谈录,摄制并整理6000余分钟原口述采访视频,拍摄2500余张照片,制作100余位老兵照片展板。这些成果在江苏无锡各地巡回展出,引发社会热烈反响。
参与该项目的思政专业2022级本科生孙怡珂说:“让我震撼的是,真实的战争比电影中描写的更加残酷更加艰苦,长津湖战役比想象中更加惨烈,而团结一心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这是江南大学创新思政课方式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大思政课”教育理念指引下,江南大学整合校内外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红色地标,深入文明阵地,下到田间地头,踏入街道社区,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精心打造了50多堂鲜活的思政课和党史课。
利用身边的文化场馆育人,通过体验式、互动式教学,着力打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江南大学校史馆、设计馆、民间服饰传习馆、人体科学馆等七大展馆联动,线上线下开启“探宝之旅”,用活馆藏展品、教研资料、榜样典型等生动教材和历史展陈,引导学生通过一场场别样的展馆课堂,凝望过去、连接现实、通往未来。
注重挖掘学科特色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探索学生社团实践育人新路径。“我们探索通过第二课堂社团特色课程协同育人,让同学们在寓教于乐、融趣于学中,体会、学习劳模的奉献精神和工匠精神。”江南大学团委书记魏珍吉介绍。学校开设烘焙工艺、非遗手工制作、中医养生保健、新国潮文创激光雕刻等13门第二课堂社团特色课程,往往一经推出就被学生抢光。
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吴正国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立足铸魂育人,切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记者 苏 雁 通讯员 于 乐)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