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22:47:39 来源: sp20241105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以来,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排查搜救、救治伤员,全力安置受灾群众,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严防次生灾害。而当下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严寒天气。这几天当地晚上的气温都在零下,甚至达到零下10度上下。天寒地冻,受灾群众的冷暖让人牵挂。怎么帮助他们?除了去集中安置点,震中附近不少村子想的办法是就近安置。邻里守望相助,八方伸出援手,让群众在村里、在家门口的安置点温暖过冬。
12月23日,在大河家镇四堡子村,村支书马渊虎正在忙着与施工方对接村里第一批活动板房搭建的事务。按照建设计划,要保证村里每户都能住上活动板房。
四堡子村是这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全村共有643户村民,3239人,地震共造成13人受伤,1人死亡。村里房屋因地震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不少成了危房。经过几天的安置,目前村民们基本生活平稳,各项物资供应充足。村民们相对平稳的生活来自邻里的守望相助和八方伸出的援手。
12月20日,地震发生一天后,记者就曾来到这个村子了解安置情况。当时村委会和安置点一片忙碌,由当地政府紧急调拨的帐篷已经搭建起来,一批批生活物资正在送达。
地震发生后,村支部书记马渊虎好几天都没有合眼。他带领村里志愿者们接收物资、发放物资、安置群众、解决难题……在现场,找他的人一个接一个,还没顾上和记者说两句话,他的手机又响了起来……
12月18日23时59分,刚刚入睡的马渊虎被地震惊醒,从那一刻起,一场守护生命、与时间赛跑的接力就开始了。
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四堡子村党支部书记马渊虎:“村民给我打电话,说他家里房子塌了,把家人压了。我第一时间赶到他家里,打电话动员群众赶紧到这个家里,救塌房压的受灾群众。”
马渊虎赶紧到周围喊人,大家齐心协力把被压群众救了出来。随后的几个小时,他们又陆续把伤者送往医院。由于全村房屋受损严重,尽快安置好群众也是非常紧迫的事。
近几天,积石山县夜间温度为零下15度左右。地震刚过,大量生活物资短缺,尽管当地政府在第一时间就紧急调拨了帐篷等救援物资陆续送到村里,但接下来,怎么保证棉衣、被褥、火炉等保暖物资充足供应,让群众温暖过冬,依然是非常紧迫的事。
就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当地政府部门紧急调拨来了147个火炉,取暖的燃眉之急得到了解决。
这几天,安顿好村民们之后,马渊虎的工作还没结束。夜里11点,送物资的车辆少了,马渊虎又带着村里的志愿者夜巡去了。如何防止村民擅自回到危房,避免次生灾害成为摆在他面前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为了防范风险,马渊虎组织村民成立了15人的夜巡队伍,防止人员擅自回到危房。
这几天,除了政府统一调配发放的物资,也有不少社会各界捐助的物资被送到村里。而在众多援助力量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团队,来自河北涿州。
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刁窝镇刁四村党支部书记张克伟:“基本上人停车不停,我们过来的时候,每4个小时休息20分钟。”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一则短消息发到了今年夏天曾遭遇水灾的河北涿州刁四村的工作群。发消息的人是刁四村村支书张克伟。
在灾难中曾遭遇的巨大困难,这些村民感同身受。刁四村村民们纷纷响应,为地震灾区捐款,短短1天就凑了9万多元。村里刚刚攒了20多万的集体收入,也都拿了出来。
张克伟:“头天晚上提出去甘肃,当天晚上老百姓就跃跃欲试地开始报名,开始组织,第二天筹集资金,我们开两委班子会。一天的时间就筹集足了,筹集了五车的物资,就开过来了。”
经过抗震救灾指挥部对各乡镇所缺物资的比对,刁四村的五车援助物资被调配到了积石山县的安集镇。安集镇离震中不到20公里,海拔2300多米,震后亟需救援物资。
甘肃省积石山县安集镇镇长齐学花:“尤其晚上天气特别冷,老人孩子,有些身体不好的,有些也受不了,希望救灾的物资能够快点来。”
为了尽快给村民送去保障物资,刁四村村民的车队日夜兼程。22日凌晨,历经32个小时,带着全村2000多人的嘱托,这个车队跨越1600公里,终于抵达了积石山县的安集镇。顾不上休息,刁四村的村民就和当地村民一起把货物卸了下来。五车物资,足足卸了三个小时,其中包括2400件军大衣、2580件棉被、1820副自发热鞋垫。
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已经是进行时。从12月20日凌晨开始,一批批活动板房已经陆续在各个受灾的村子里搭建起来。
预计到12月底,甘肃震区将完成超过1万座活动板房的搭建工作,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同时,各界更多的各类支援源源不断抵达灾区,这样的守望相助正温暖着这里的每一个人。
风雪严寒中,一顶顶帐篷、一间间板房成为受灾群众在寒冬里的“避风港”。条件虽然简陋,但从热气蒸腾的牛肉面到燃起的火炉无不传递着浓浓的暖意。救灾仍在持续,灾后恢复和灾后重建还面临很多困难。眼下解决受灾群众的居住、吃饭、取暖困难,保障群众温暖过冬是当务之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已经向甘肃、青海两省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2亿元;各地各方的救助力量也千里驰援。这个震后的冬天,我们将一起度过。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