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发布时间:2024-12-21 15:43:43 来源: sp20241221

  去医院看病,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这项江苏前不久推出的改革,给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广受欢迎。类似聚焦看病就医“小细节”实行的“微改革”启示我们: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才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这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六个必然要求”之一。《决定》“七个聚焦”囊括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可见,“人民”是《决定》的一个重要关键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要求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看就业,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看医疗,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医疗卫生体系,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1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让患者大病不出省;看教育,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全面深化改革汇聚起最强大的底气、最澎湃的动力。新征程上,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能确保改革始终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

  发展为了民生,抓民生就是抓发展。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改善民生的过程,也是增强发展新动能、开拓发展新空间的过程。北京西城,老旧小区“原拆原建”,让居民住上户型合理、设施完善的新居;四川广安,海绵城市建设解决了老城排水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河北石家庄,工业遗存老厂房化身别具特色的公园,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城市更新不仅实实在在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全国目前已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超过6.6万个,完成投资2.6万亿元。实践证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要,能够释放内需潜力、激发产业升级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民心所盼,改革所向,“问题清单”亦是“改革清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民生保障仍存短板。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依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决定》围绕“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一系列重要改革部署。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推动这些举措落实见效,必将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保障力度,切实改善民生,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认同度,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定能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起磅礴力量。

  (人民网)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