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外交·习主席的文化交流足迹丨习主席希望中哈“赓续千年友谊”

发布时间:2024-11-27 18:55:45 来源: sp20241127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两国人民有着数千年的友好交往史,共同谱写了古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的美好诗篇。”

  今年3月29日,习近平主席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分别向2024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开幕式致贺信,习主席在贺信中这样表示。

  设在哈萨克斯坦总统府内的“哈萨克斯坦-中国千年对话”艺术展。总台央视记者 杨立峰 摄

  17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一条古丝绸之路,将中哈两国紧紧联系在一起。

  2022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隆重欢迎仪式后,托卡耶夫总统邀请习主席走进“哈萨克斯坦—中国千年对话”艺术展,一道探索历史文明的浩瀚。

  展览陈列了哈萨克斯坦国家艺术博物馆馆藏的中哈两国艺术珍品。一件件精美的中国绘画、瓷器,以及哈萨克斯坦丝织品、陶瓷制品,是中哈千年灿烂文化互学互鉴的生动写照,也是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如今,丝路上的驼铃声早已淡出历史,但中哈友好交往的脚步却从未停歇。

  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倡议。曾是古丝绸之路核心要地的哈萨克斯坦,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

  曾在现场聆听演讲的阿拉伊·萨尼亚佐娃表示,习主席在讲话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时,台下聆听的学生、官员、记者们都为之欢欣鼓舞,认为“哈萨克斯坦将会因为这一伟大倡议而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2023年5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安同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的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共同见证签署经贸、能源、交通、农业、互联互通、人文、地方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10多年来,中哈两国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为主线,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惠及两国人民,让中哈绵延千年的丝路情谊焕发新活力。正如哈萨克斯坦谚语所讲,“友谊是永不枯竭的财富。”

  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的市区南部,有一条以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命名的街道——冼星海大街。

  1942年,冼星海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在举目无亲、贫病交加之际,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接纳了他,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

  在阿拉木图的几年时光里,冼星海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受到当地人民广泛欢迎。

  2019年,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合拍电影《音乐家》,记录下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用音乐谱写的中哈两国人民间的伟大友谊。电影上映后,荣获多项大奖。

图为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的冼星海纪念碑。 新华社发(叶莲娜摄)

  “我们全家之所以在生活拮据、冒着风险的情况下,也要救助冼星海,是因为哈中两国人民自古就有患难相助的传统。”回忆起往事,拜卡达莫夫的女儿巴德尔甘深情说道:“哈中世代友好的历史记忆早已写入了我们的基因,代代相传。”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习近平主席指出:“文化交流与旅游合作是中哈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近年来,中哈两国在推动旅游合作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

  2017年11月,中国驻阿斯塔纳旅游办事处正式成立,成为我国在中亚国家设立的首个旅游办事处,为促进中哈两国文化和旅游交流发挥积极作用。

  2023年11月,中哈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两国游客入境旅游更加便利,“双向奔赴”打开“诗与远方”。

  2024年,在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框架下,超过35项活动将举办。

  …………

  不仅如此,互免签证协定生效,互设文化中心协定签署,鲁班工坊落地,青年交流佳话频传……中哈两国人文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让延续千年的友好情谊更加深入人心。

  在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区,两名技术员正在操作调试由中方提供的智能机器人车。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位于东哈萨克斯坦州首府厄斯克门,该项目由天津职业大学与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共同承建,于2023年12月9日开始试运行。本报记者 赵益普 摄

  面向未来,习主席提出殷切希望:“深化旅游合作、增进人员往来、赓续千年友谊,携手建设好中哈关系新的‘黄金三十年’,为构建中哈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策划:田俊荣、马小宁、刘晓鹏

  统筹:杨学博、姜赟、王恬、王芳

  协调:李 翔、孟祥麟、梁昌杰、宋静思、邝西曦

  文字:赵益普、吴姗

  编辑:仰婉晨

  校对:马原、曹磊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