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3:34:53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宁波1月19日电(奚金燕 付炜 朱炜)1月19日下午3时,长三角智慧交通示范项目杭绍甬高速公路杭绍段正式通车。
1月19日15时,杭绍甬高速杭绍段开通运行,第一辆车驶入党湾收费站。王小乙摄杭绍甬高速公路杭绍段的建成通车不仅有效助推区域通行能力,有力助推杭甬“双城记”发展,更集成展现了浙江智慧高速的探索成果。项目创新主动发现、主动管控、主动服务的“三主动-闭环管理”理念,将“智慧”成果融入到对司乘的一路“陪伴”之中。
多元融合让高速服务更精准
从杭州萧山南阳枢纽上高速,一路向东前往宁波方向,杭绍甬高速背后的“智慧”在现场模拟实验中,可见一二。
当有车辆在高速上发生紧急停靠,智慧高速“慧眼”能在5秒内主动发现异常情况,主动捕捉到事故的位置及具体情况,系统10秒内联动交警、消防、急救等一路多方,引导救援车辆10分钟至15分钟内到达现场。
浙江交通集团智慧高速建设专班高级工程师蒋南说,为了把“路的语言”传达给司乘人员,杭绍甬高速搭建了伴随式信息走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渠道发布体系,实现出行信息全过程伴随、高时效发布。
发生交通事故,事故信息将第一时间同步到“智在行”APP、电子屏、车道情报板等渠道,距事故发生地2公里就进行预警提示,为司乘提供车道级的避障引导和最佳行车速度建议,降低追尾等二次事故风险,减缓路段拥堵。
杭绍甬高速地处沿海地区,团雾天气频发,对于交通流量大、货车占比高的杭甬一带高速而言,危险性极高。对此,浙江交通集团基于路侧智能检测设备、气象局等多源感知数据,结合专用融合气象算法,实现了10分钟级的气象监测体系,首创“路-警-气象”三方共建的四级预警机制,实现对团雾的精准感知和分级预警。
据介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交通仿真、数字孪生、高精地图等技术,杭绍甬形成了集主动交通管理、准全天候通行、伴随式信息走廊、智慧隧道、智慧服务区、绿色能源服务、施救在线等场景为一体的智慧公路,不断提升老百姓出行体验和交通管理能力。
借助隧道路灯设置,引导司机“主动”调整至合理车速;隧道内出现事故10秒内自动启动应急预案,有序指引人车安全、快速撤离;实现危化品运输车辆全程跟踪,无纸化登记;提供服务区充电预约、在线点餐、查找车位……“智慧化”蕴藏在行车的“小细节”之中。
一云统管实现异常秒级响应
据悉,杭绍甬打造了广义车路协同系统,以人工智能算法和通信技术为驱动,实现道路全要素精准感知,从而实现交通管理与服务由被动向主动、由人工向智能、由开环向闭环的数字化转型。
“我们希望打造协作式智能交通系统,为广大司乘人员安全、便捷出行保驾护航的同时,切实提升道路安全运行水平和路网承载力。”蒋南说,为此,杭绍甬高速把日常管理都交给了“云”。
在“杭绍甬云”上,道路感知系统——“慧眼”能自动精准感知各类异常情况,智慧大脑——“杭绍甬云”能迅速制定并发布管控策略。主线车道、收费站、服务区、隧道等各类管控体系等全部接入,共同组成了智慧高速的神经网络和躯体。
通过物联网平台对44万套终端设备完成在线纳管,实现高速公路感知和管控设备的在线监测和数据采集,借助视频AI算法技术,杭绍甬高速实现全路段无盲区监测覆盖,及对交通事故、停车、行人、抛洒物等道路异常事件的5秒内主动发现和24小时全天候感知与预警。
浙江交通集团杭绍甬高速软件项目负责人余诚介绍,借由“杭绍甬云”,整体道路异常事件发现率可达99%以上,完成道路异常监控由人工值守转变为机器值守,事件报警由司乘被动报警转变为系统秒级主动发现。
针对隧道特殊场景,借助留存车辆专项算法实现“全路域、全事件”的智能监测,实时掌握隧道内留存车辆的车型、数量,为隧道内发生火灾等重大事故后人员和车辆的疏散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撑。
此外,采用交通仿真技术搭建“智控”平台,“杭绍甬云”能预测未来30分钟道路拥堵等潜在的交通运行风险,并主动采取交通管控措施。
当异常事件发生时,平台通过智能匹配分车道限速、收费站入口管控等25类情景策略并自动化调配处置资源,实现对事故地点前后主线、收费站、服务区、隧道等设施的一体化自动联控,有效提升主动管控效率,预期二次事故发生率降低15%,主线交通管制时长减少10%。(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