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童打造更加友好的城市空间

发布时间:2024-12-25 21:04:41 来源: sp20241225

  为儿童打造更加友好的城市空间(消费视窗·完善社区服务 提升生活品质)

  社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服务民生需求、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近日,记者走进部分城市社区,探访完善社区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的好经验、好做法,为进一步提升社区生活品质提供借鉴。

  ——编 者

  探索形式多样的托育服务,解决家庭育儿难题

  社区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不少地方积极优化社区服务,增加普惠性托育资源供给,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让年轻父母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带娃”。

  “一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在江苏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熙景和苑社区服务中心小蜜蜂育儿园里,两岁的欢欢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小朋友们做着手指游戏,玩得十分开心。

  “家门口的这个育儿园真是帮了大忙。”欢欢的妈妈徐莹说,“我和孩子爸爸经常出差,老人都在外地,只靠家人照顾真忙不过来。”

  徐莹考虑过提前送孩子到幼儿园,但问了几家幼儿园,只收3周岁以上的孩子。“现在,社区的小蜜蜂育儿园可以提供低龄托育服务,真是方便。”

  小蜜蜂育儿园园长吕萍告诉记者,社区里有不少家庭急需3岁以前的托育服务,因此建设了小蜜蜂育儿园,依托社区公办幼儿园管理,免租金和水电费,降低运营成本,让利于民。

  目前,小蜜蜂育儿园共有3个班、45名3岁以下儿童,来自尧化街道13个社区,除了全日托之外,其中有8个孩子是半日托,以培养生活和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

  记者看到,在育儿园的活动区,有积木、海洋球馆和图书角,服务内容很丰富。

  “家长短暂出门办事、买菜,孩子放在家里不放心,都可以送到这里,有老师带着他们玩游戏。”吕萍介绍,栖霞区按每人每次1.5小时的标准,为育儿园提供30元补贴,去年有700多人次受益。

  栖霞区卫健委副主任董冬平介绍,目前全区9个街道都有了普惠性育儿机构,包括30家育儿园、39家在社区幼儿园中开设的托班、22家社区亲子室,为社区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从全国来看,多地探索形式多样的托育服务解决家庭育儿难题。成都积极构建普惠优先、形式多样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探索家庭邻里式、社区嵌入式、托幼一体式、职工福利式、标准规范式等托育服务模式;上海在建设“15分钟生活圈”过程中探索形成“15分钟托育圈”,多个社区托育“宝宝屋”已经开始试运营或正式运营;广州首个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公益项目试点“向日葵亲子小屋”在多个街道落地。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屈智勇建议,要不折不扣落实小区配套建设托育服务机构的政策,新建小区同时规划托育服务的机构建设,老旧小区在改造过程中把可用的房屋优先规划成托育服务的用房和用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多种形式提供托育服务,给家长们带来多样化的选择。

  完善便利服务设施,让儿童出行安全放心

  秋日的北京阳光明媚,走进东城区灯市口北巷,这里的“彩虹步道”格外亮眼。到了放学时间,各类车辆自动让开“彩虹步道”,学生们欢声笑语,走在回家的路上。灯市口小学学生邹颖慧说:“彩虹步道不仅好看还很安全,放学路上同学们结伴而行很开心。”

  过去这条道路上电动车、自行车混行,学生们上下学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决学生交通安全难题,属地街道、社区和相关部门认真论证,规划设计出这样一条安心通学路,有效改善了校园周边的交通环境。总长262米的“彩虹步道”正式启用后,每天上下学时间段禁止停放各类机动车及非机动车,任何车辆都不能借道通行,相当于给孩子争取了特殊时段的专属路权。

  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妇儿工委办公室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梳理形成《〈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年工作台账》,细化分解137项年度具体工作目标,其中有26项聚焦为儿童打造更加友好的城市空间。

  比如,在加强城市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上,将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建设一批全龄友好型公园、口袋公园、休闲公园、城市森林、小微绿地及体育公园内儿童活动场地,并在全市自然保护地内拟建多处自然教育设施、场地,推动绿隔公园适儿化空间改造,完善儿童安全娱乐设施和标识标牌系统;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上,充分激发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活力,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在改善儿童安全出行上,重点围绕校园周边,普遍设置人行过街设施,完善人行横道标线和人行横道提示标志,并推动打造一批示范安心通学路。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2021年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之后,各地加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步伐。上海闵行区古美路街道的部分公厕卫生间新增了儿童坐便器、落地式小便器,方便孩子们使用。武汉依托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和社区系统构建儿童友好的活动空间。天津打造100个示范性儿童友好社区,推进利用社区空间,建设儿童之家、图书室、体育场所、游戏广角等。

  打造儿童友好空间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副总规划师刘昆轶认为,在城市层面,要打造自然趣味的开敞空间体系,建设适宜儿童出行的道路交通系统。在街区层面,要构建儿童独立安全活动圈,包括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等。在社区层面,要建设完善便利的儿童服务设施,配置特色趣味的儿童活动场地,构建安全连续的儿童出行路径。

  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儿童营造快乐成长氛围

  “月饼最早是用来做什么的?”“接龙说出一个带有‘月’字的古诗。”……在江苏无锡滨湖区河埒街道水秀社区举办的“中秋奇妙夜”系列活动上,社区志愿者积极与孩子们互动,答对的小朋友能获得一个小灯笼作为奖品。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许珂豪最喜欢的环节是自己动手制作冰皮月饼。在许珂豪面前的长桌上,放着社区统一提供的糯米月饼皮,豆沙、水果、巧克力等5种月饼馅儿,以及各种手工工具,每个家庭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制作出10个不同口味的月饼——馅儿可以直接包,也可以“双拼”甚至“多拼”。许珂豪和母亲将“混搭风”的馅儿搅拌好,裹进糯米皮中,然后放入印着嫦娥奔月等图案的模具里。

  “儿子玩得很开心。”许珂豪的母亲杜琰说,孩子们分享了各自制作的月饼,结识了新朋友。活动通过亲子互动,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也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

  水秀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可云告诉记者,社区注重儿童友好元素挖掘、致力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设立了国学诵读、非遗工坊、公益书法等多个儿童兴趣小组,近年来陆续开展了“城市环保”“认养花木”“落叶拼图”等一系列“既有趣又好玩”的主题活动。

  提升社区儿童服务,不仅要为附近居民打造公共的儿童活动空间,还要举办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增进社区居民交流,为儿童营造快乐成长氛围。

  专家建议,在城市硬件建设中要有“一米高度”的儿童视角,在社区功能上还要提供更多孩子喜闻乐见的服务。在管理中下足“绣花功夫”,让“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社区生活的全过程,为儿童创造更加美好的社区空间。

  本报记者 林丽鹂 姚雪青

  (人民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