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09:05:17 来源: sp20241215
一种说法
对“假助考真作弊”须全力封堵严厉打击
当下正值就业招聘旺季,各地各类招聘考试密集举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网络平台,有的“助考中介”以“考试援助”为名诱导求职者舞弊,以此牟利。这种乱象甚至蔓延到校内考试,由此催生了一条地下黑色产业链。
近年来,不少企事业单位为了降低招聘成本,同时也为了方便求职者,把入职笔试由线下改为线上。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却没想到给作弊者留下了可乘之机。不少网络商家打着“助考”的名义大肆招揽生意,目的就是帮助求职者通过作弊的方式通过招聘笔试,获得面试的机会。
这样明显的招聘考试作弊行为,不仅没有得到更多人抵制,反而形成了一条成熟的黑色产业链:有人负责在网络上寻找客户;有人假冒求职者参加招聘笔试,借机拍摄题目,上传到早已组建好的微信群;有“枪手”拿到题目以后迅速答题,然后把答案上传微信群,供真正参加招聘考试的求职者抄袭。
如此一来,不但严重破坏了用人单位的招聘秩序,使得一些既无真才实学也做不到诚实守信的人反而有了更多被录用的机会,而且严重损害了那些凭自己本事参加招聘考试的求职者的利益。整体上看,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这还不算,为了攫取更大的利润,一些打着“助考”名义的商家,还把手伸向了中学和高校的各种校内考试,包括初高中、大学的期末考试,大学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其他科目的考试。这不但严重破坏了学校的考试秩序,而且助长了一些学生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取得好成绩的行为。如果这股不正之风没有得到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将会对教育系统内部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遏制网络上这些“假助考真作弊”的现象,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全力封堵,严厉打击才行。针对“助考中介”乱象,招聘企业、平台和有关部门应从监管、技术等多角度共同发力,整治替考、助考舞弊行为。
招聘企业应提升反舞弊技术,封堵技术漏洞,防止考试舞弊。在考前和考试过程中,做好实名认证工作。对于“走捷径”的考生,企业应取消作弊考生的成绩和录用资格;若发现已入职人员是以代考舞弊等欺诈行为通过招聘考试的,可依据相关规定取消聘用合同,以警示后来者。
网络平台也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平台应提高商家准入门槛、加强资质审查,对于认定提供作弊服务的商家,应将其及时列入黑名单并主动向有关主管部门上报;对于可能构成违法犯罪行为的商家,平台可将相关线索移交公安机关。
公安、教育、网信、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加强配合,畅通举报渠道,加强对涉考违法有害信息的巡查处置,督促互联网企业落实监管责任,全面清理涉考有害信息,依法查处,并曝光通报。
最后要提醒的,就是考生。现在,国家对考试作弊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很多高校对考试作弊行为严重者予以开除学籍等处分。作弊不仅是错误的行为,而且当事人往往要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无论是什么考试,学生都要以诚信为本,远离任何形式的作弊。(北京青年报 天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