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因地制宜的“土办法”(思想纵横)

发布时间:2025-01-10 19:17:18 来源: sp20250110

  在5月23日召开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往事:“我在正定工作的时候,经济学家于光远提出一个概念——限于当时中国经济实力和条件,要多考虑实现现代化的‘穷办法’。我在‘穷办法’后面又加上了一个‘土办法’,就是适应当地的办法,不一定要大而全。”“土办法”蕴含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改革智慧和工作方法,对于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成功密码。我们党一直强调要按照中国的实际、中国的特点来办事。“土办法”体现的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脚踏实地的优良工作作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一大难点就在于,它走的是前人不曾走过的新路,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只有结合具体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多思多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土办法”,多谋多用有实效、群众信服的实办法,才能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宏伟蓝图不断变成美好现实。

  善用“土办法”,需要提高政治站位、找准发展定位。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才结构、发展状况等不尽相同,这决定了各地区在发展中不能脱离自身实际简单套用单一发展路径。近年来,广东深圳市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较强的优势,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逐渐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这条赛道上脱颖而出。陕西延安市利用本地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环境优势发展苹果产业,并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土特产”变成“金果果”。这说明,无论是产业优势还是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只要精准抓住一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找到适应当地的办法,就能探索出本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各个地区坚持因地制宜,实现“各美其美”,进而在整个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美美与共”,就能不断增强我国发展动力。

  “土办法”从哪里来?“土办法”既不是在办公室搜肠刮肚想出来的,也不是一拍脑袋突发奇想产生的,而是基于一个地区发展实际、源于生产生活一线的办法,是在深入细致的调查中跑出来、访出来、悟出来的,是在科学缜密的研究中形成的。比如,一个地区要进行新兴产业布局,不能不顾自身条件是否允许,见什么赚钱就上什么、别人有什么就上什么。要深入系统调查本地区的产业基础、技术人才储备等,研究这一产业的市场情况、运行模式、产业政策等,还要对国内国际相关产业布局等有所了解,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摸透情况,使决策能够符合本地实际、踩准鼓点。要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摸清自身家底,明确自身优势和短板,从自身条件出发形成科学规划,真正找到符合本地实际、有带动效应、能够持续释放效益的新兴产业。

  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是“土办法”的源头活水。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发展乡镇企业,从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到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一项项改革的探索和突破,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和无限创造力。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面对面向群众请教、同群众商量,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内涝、风沙、盐碱的规律,实施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沈浩刚到小岗村上任,就与村两委成员和“大包干”带头人深入交心,谋划小岗村发展思路。善用因地制宜的“土办法”,就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贴近群众,近距离感知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智慧和经验,从火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观察学习、归纳分析,为具体工作启发思路、为具体问题找寻对策,探索出发挥本地优势、展现本地特色的发展路子。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9日 09 版)

(责编:卫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