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能源保供一线民生答卷:站好岗守好责 守护万家灯火

发布时间:2024-12-30 20:49:04 来源: sp20241230

坚守是最特别的“年味”。在这个春节,阖家团圆之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奋战在能源保供的一线,舍小家为大家,以坚守告白祖国,用责任书写家国情怀,守护万家灯火,温暖你我他。

春节能源保供有“它”一份力

“智能监盘系统”精确锁定异常数据参数,大数据寻优方式指导员工精准调整机组、“闪电哨兵”智能巡检机器人协助巡检……春节期间,走进位于北京东北热电中心的国家能源集团京燃热电公司,记者发现,一系列智能化装备在春节能源保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春节期间值班人员在总调度室值守。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春节期间值班人员在总调度室值守。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据了解,京燃热电公司在运一套“二拖一”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机组,可同时提供电能和热能,总装机95万千瓦,供热面积达1300万平米。

“为保障春节期间北京能源供应,我们成立了保供专班,制定了9项保电目标、10方面保障措施,分解了70项工作任务。”京燃热电公司主控制室副主任张明表示,运用“设备智能分析平台”“智能监盘系统”“无源监测系统”等智能化装备,对全厂设备进行24小时不间断全方位“扫描”,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这是APS机组一键启动,你来试试。”在仿真机房,京燃热电公司主控制室值长王家东把鼠标递给了记者。轻击下,机组快速实现了锅炉上水、燃机启动及并网运行。

据王家东介绍,一键启动实现了机组安全、可靠、快速启动,及时响应电网负荷变化,灵活切换运行方式,同时满足北京热网对热力负荷的需求,保障北京电力热力稳定供应。也实现了机组的故障自动恢复,确保了设备在外网故障状态下的安全,增添了双保险。

“闪电哨兵”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厂区内巡检。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闪电哨兵”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厂区内巡检。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来到生产厂房,记者看到“闪电哨兵”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巡检。通过巡检区域设备扫描、巡检区域设备画面回传、数据自动协同统计处理、设备异常报警等方式,守护着发电机组的安全。

“‘闪电哨兵’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进行着高质量巡检,让我们把精力投入到机组参数分析及精准调整上,既节省了人力又确保了安全。”京燃热电公司主控制室值班员沈军衡说,“尽管春节不能回云南老家陪爸妈过年,看着夜晚一盏盏亮起来的灯,就觉得自己的坚守是有意义的。”

春节我在北方采煤忙

春节期间,在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扎哈淖尔露天煤矿,77辆宽体自卸车开足马力生产,煤炭开采、分装、运输、销售各个环节高效组织,每天近5万吨精高热值煤供往全国各地。

煤炭破碎站每小时可破碎煤炭1850吨。受访者供图

煤炭破碎站每小时可破碎煤炭1850吨。受访者供图

赵铁柱驾驶者满载“乌金”的煤炭宽体自卸车从煤炭采装现场来到三公里外的煤炭破碎站,倒车、举斗、卸车……伴随着轰隆隆的响声,短短3分钟,50吨煤炭倾泻而下,进入了每小时可破碎煤炭1850吨的“钢铁巨兽”物料仓口中。

破碎效率直接影响能源保供,保障胶带高效运行非常重要。“现在煤炭生产任务重,输煤皮带检修时间由6小时改为4小时,挤出2小时用来生产。”春节期间,毛瑞兵主动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煤炭保供,产得出,还要运得走。春节期间,我们班组负责将煤炭发出,保障东北4个中型城市集中供热,心里特别高兴。”

不远处,在智能管控中心里,杨济民坐在智能化操作室里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观察输煤胶带运行情况。

每天有5万吨煤炭运往东北地区保障4个中型城市供热。受访者供图

每天有5万吨煤炭运往东北地区保障4个中型城市供热。受访者供图

“运煤专列自动校正完毕,启动智能定量装车系统。”杨济民按下启动按钮,屏幕上的装车溜槽、胶带机、转载机依次启动,按照事先输入的指令开始进行记忆装载。拉运7616吨煤炭的火车专列,115分钟装满,运往全国各地。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杨济民给父母和妻子发去了视频通话,看着父母开心的笑容,孩子嬉笑玩闹的画面,听着妻子拉着家常……“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虽然不能和家人相伴,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连着千家万户的温暖,就很幸福。”杨济民说。

极高之地坚守

青藏高原的冬天,湖泊冰封。除了寒冷,这也是一年中空气含氧量最低的时候。

临近春节,三峡集团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运维工作人员正加紧巡检。他们要赶在春节前完成了新并网的15台风电机组检修工作,确保春节期间风机安全平稳运行。

藏族小伙次仁桑珠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来到这座世界最高海拔风电场,成为了一名工程师。“我们风机位置在海拔5000米到5200米,氧气含量差不多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我刚来的时候也不适应,干活的话更是会喘不上气。”次仁桑珠说。

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员工出风机机舱工作。受访者供图

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员工出风机机舱工作。受访者供图

高寒低压缺氧不仅给身体带来挑战,也给他们的工作增添了难度。措美哲古风电建设项目部工程师李威说:“同样在机舱里拧螺栓的工作,平原地区半天就能搞定,到了这里却需要一天到一天半才能拧完。冬季是哲古草原上的大风季,我们的作业窗口期就更短了,要抢抓早上风小的时候进行高空作业,经常要在天不亮的时候就出发做准备。”

次仁桑珠告诉记者,小时候停电的经历,让他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每一次巡检、每一颗紧固好的螺栓都不会白费,因为一度电就有可能点亮一份漫漫长夜中的期待。

“高原、高反、高空”,张昊哲常常自嘲是“新三高患者”。“在我们风电场一带,很容易看到藏野驴和藏原羚,每当看到它们和山脊上的风机在一个画面里是那么和谐时,就觉得我们把这里的风变成清洁的电,促进发展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很值得。”张昊哲说。

此时此刻,雪山脚下一台台迎风转动的“大风车”正在源源不断地为西藏山南市输送清洁电能,温暖着寒冬里每一个家庭。

深地塔科1井的别样年味

2月9日除夕夜,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的井场,钻机轰隆作响,垂直钻探深度已突破9850米,正昼夜不停地向万米深地挺进。150多名工作人员放弃休假,坚守岗位,为突破万米做最后冲刺。

夜幕下的井场,虽然大伙儿都是棉毛加袄子全副武装,但夜里气温超零下10摄氏度,寒气还是往骨头缝里钻。

深地塔科1井工作人员在协同机械进行钻井作业。受访者供图

深地塔科1井工作人员在协同机械进行钻井作业。受访者供图

15米高的钻井平台上,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巴州分公司120001钻井队司钻南海胜手握刹把,紧盯着仪表盘上繁杂的数据,控制着钻头起起落落。“刚在营地吃完年夜饭,现在轮到我上岗。对于我们来说,安全平稳钻到万米才算‘过年’。”南海胜说。

井场实验室内,塔里木油田实验检测研究院地质实验中心的王孝明搓了搓冻麻了的双手,仔细查看从地下9000多米取出的岩屑。

“这里几乎百井百样,有时即便相邻两口井,也会出现不同的岩性组合特征,我们必须从一颗颗岩屑中找到找准地质信息的蛛丝马迹,指导下步钻探技术对策。”王孝明表示。

午夜钟声响起,井队生活营区外,鞭炮齐鸣,绚烂的烟花照亮整个夜空,员工们感受着沙海里的别样年味。

“大家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就是要把这口井打成打好,打出‘大国深度’,用行动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诺言。”塔里木油田首席技术专家、深地塔科1井井长王春生说。

(责编:杨虞波罗、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