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3:28:28 来源: sp20250108
中新社 上海7月17日电 题: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何世界意义?
——专访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丁晓钦
中新社 记者 李鹏 樊中华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更深层次改革的历史新阶段。作为其间的开路先锋,多年来,上海的发展受益于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其不止步的探索攻坚也在不断引领改革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核心关键词,在当前世界政经格局下,中国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意义何在?作为全球枢纽城市的上海又应如何促改革与开放此呼彼应、相得益彰?近日,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丁晓钦,对此进行解读。
资料图:航拍上海。朱一宁 摄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丁晓钦: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回顾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九次三中全会主要议题均为改革,但每次的焦点有所不同。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再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清晰地勾勒出一幅改革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推进的路线图,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具有新的重大意义。一方面,中国需要进一步通过深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促进国际合作,全面提升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面对全球化逆流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复杂性,深化改革开放有助于中国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经济全球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资料图: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泊位饱满,集装箱装卸繁忙有序。韩加君 摄中新社 记者: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
丁晓钦:当今世界纷繁复杂,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对推动时代发展和世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认为,生产和交往的社会化、全球化将世界连结成相互依存的统一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无法抗拒这个历史潮流。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正是顺应了世界互融共通的时代潮流。改革开放有助于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制度创新,提高了国家治理效能,推动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赢得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谋求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不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引领时代发展。
同时,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对世界发展有深远意义。第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全新机遇。第二,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通过不断开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第三,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第四,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有助于维护国际秩序和稳定。最后,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有助于推动全球共同发展。
资料图:游客乘坐画舫游览南京秦淮河。泱波 摄中新社 记者:您如何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之一?
丁晓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宝贵经验有三层涵义:一是“改革为了人民”,体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改革依靠人民”,彰显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经验创造和总结都来自人民的实践;三是“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即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新社 记者:长三角被寄望于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应如何理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
丁晓钦: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凭借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1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在经济学视角下,区域一体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高级形态,能推动资源要素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快速集聚与整合,形成彼此互为溢出的空间正外部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践行着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任务,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素资源流动更加顺畅,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共同富裕政策有效落实等众多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另一方面,长三角一体化为深化改革开放,包括更广泛的经济、金融等领域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地。例如,自贸区在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扩展和创新政策的实施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行的改革模式。这些自贸区在推动服务业开放、资本市场国际化等方面形成联动探索,也为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新格局的构建积累了宝贵经验。
资料图: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张亨伟 摄中新社 记者:中国的自贸区实践如何成为高水平开放与国内系统集成性改革的高效链接?
丁晓钦:改革为开放创造条件,开放为改革提供动力。比如,自2013年设立以来,上海自贸区先行探索一系列制度创新和改革措施,为全国其他自贸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模式。
上海自贸区在制度创新方面,通过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简化了外资准入程序,使外资企业能够更加透明和规范地进入中国市场。在金融开放和创新方面,通过设立自由贸易账户(FTA),实现跨境资金的自由流动和高效管理,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自贸区内的一系列金融创新举措,如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建设,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促进了国际金融合作。在贸易便利化方面,通过简化通关流程、提升通关效率和优化口岸环境,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还注重打造高效、透明、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显著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和透明度。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与长三角地区紧密合作,通过资源和要素的高效配置,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被推广到全国其他地区,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完)
受访者简介:
丁晓钦,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秘书长,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特约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在国内外权威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译文240多篇,出版多部合著译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等数十项。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