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枫景”|“枫桥经验”一甲子,传承密码在“浙”里

发布时间:2024-11-28 07:01:54 来源: sp20241128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青 王春

  见习记者 张运恒 刘琳 方芳

  “枫桥经验”是一个讲了一甲子,仍在延续的传奇故事。

  1963年,浙江绍兴诸暨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好经验,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绍兴市考察,为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指明了方向——“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60年来,发端于枫桥小镇的“枫桥经验”,在实践中形成了“群众唱主角,干部来引导,德法加智治,有事当地了”的新时代特征,在浙江遍地开花结果,于全国各地大放异彩,迸发出穿越时空的旺盛生命力。实践充分证明,“枫桥经验”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是我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

  记者近日来到浙江,在这片孕育发展了“枫桥经验”的沃土,探寻“枫桥经验”60年来历久弥新的传承密码。

  密码一: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

  “到径山,吃茶去!”坐在百年香樟树下,几碗径山热茶。

  一下午,茶色渐淡,聊兴仍浓。树干上的“樟树下议事”木制字牌,依稀可以看出岁月的痕迹。

  漫步在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的村道上,入眼是村落围墙的青砖灰瓦、山石绿植,别有一番宁静安然的山野之趣。

  “这些美景,都是村民商量出来的结果。”小古城村党委书记林国荣告诉记者。

  过去,家家户户的老围墙两、三米高,裹紧了农家院子,也挡住了整个乡村的景观视野,成为小古城村向村落景区发展的一道坎。

  2018年,村党委在钱三村民小组试点降低围墙。为此,村干部花了一个月,挨家挨户入户了解情况。排查结束后,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在“樟树下议事”——

  “我的围墙打得那么好,为什么要让我拆掉?”

  “安全问题怎么办?”

  “拆了之后,我家院子不是谁都能看见了?”

  面对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疑问不断。对于这些问题,村干部早已提前做好了答案:全部路口安装监控,加强安全巡逻,讲清“经济账”“长远账”。此外,还提供了三套围墙方案与村民共同协商讨论。

  渐渐地,村民们心里的疙瘩解开了,不仅同意围墙改造方案,还主动参与提升乡村之美。转角做圆,街道拓宽,有的村民们无偿让出自家土地。有的村民提出,“千墙一面”不好看,一定要保留自己的记忆“符号”。于是,每家每户的新围墙上,都嵌着山石、老砖、石墩、石墨等户主珍藏的“老物件”。

  这些村民主动提出的“微改造”让村子韵味十足。八方来客络绎不绝,食有茶经餐厅,饮有径山禅茶,观有阳光农场,住有老杭大民宿……小古城村“众人的事众人商量”,打造了属于所有人的“山水间的家”,让家门口的“共富路”越拓越宽,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百年香樟下,一张圆桌与一道道围墙道出了“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的第一重密码——百姓事、百姓议,大家事、大家办。从杭州小古城村“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实践,到温岭市“民主恳谈”,再到宁波市象山县推广“村民说事”制度等做法,浙江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让这项源于群众创造的基层工作经验,回归于群众实践。

  密码二:坚持党建统领干部来引导

  白杨街道是杭州市钱塘区经济发展的“起锚地”,也是新杭州人的“筑梦工厂”。大创小镇、杭州综合保税区都在这里。

  白杨街道邻里社区是杭州首个专门服务外来务工人员的新型社区,集聚了近万名技术工人。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邻里社区拼接了“新杭州人”的工作与生活。他们参与这座城市的建设,也渴望融入这里。

  如何让平均年龄21岁的产业工人,安心在这里扎根?邻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敏华提供了一个答案——除了“身融”,更要“心融”。在成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前,张敏华做过打工妹、仓库保管员、前台服务员等多个职业。了解打工人的她逢人便说:“就当是你们老家的村子,我就是‘村长’。”

  为了凝聚更多力量,张敏华组织邻里社区和十多家企业组建了“邻聚力党建共同体”,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帮助年轻的“新杭州人”感受城市的温度。

  某天一早,张敏华接到了邻里社区美食广场某餐饮店邱老板的电话。第一句话就是:“张书记,我来这里认识的人又少,不知道找谁,看了看手机里存着您的号码,希望社区帮帮忙!”原来,餐饮店老板邱老板想在店铺租期满后回老家,但店铺和5名员工宿舍到期时间有十几天的间隔。期间店铺的伙计们住哪里?大量衣物行李怎么储存?无可奈何下,他找到邻里社区寻求帮助。

  于是,张敏华马上派邻里社区党支部成员实地了解情况,经过社区“邻聚力”党建联建机制,联动某物业公司为其寻找短租公寓。在各方资源的联动支援下,邱老板在周边小区租到了合适的房子,解了燃眉之急。他感激地说道:“没想到社区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离开的居民还是很热心,这几年感受到了社区的照顾和服务,很感动!”

  在邻里社区,无数和邱老板一样的产业工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们也用自身行动回馈社区,实现双向奔赴:有人下班赶到门岗做交通安全劝导员,有人用技术所长解决水泵维修难题,还有人每月参加志愿街区服务免费为大家理发,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及他们的家人,真正把这里当作温暖的“第二故乡”。

  邻里社区的故事,让我们找到了“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的第二重密码——党建引领、干部带头,是激活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全面构建“村(社区)—网格—微网格(楼道、楼栋)”治理体系;打造“民呼我为”统一平台,实现社情民意全渠道收集、全天候倾听、全闭环处置……近年来,浙江始终坚持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把党的领导与群众自治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各级党员干部主动靠前一步,把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解决在当时当地。

  密码三:培育社会组织促共建共享

  “如果您有一个守护平安的‘警察梦’,如果您有一副乐于奉献的‘热心肠’,那就加入我们吧!”走进“红枫林”义警服务发展中心,门口一张落款为“陈大侠”“周女侠”的海报吸引了过路人的眼球。

  “我们是一家初创的社会组织,申请加入红枫林,希望能在团队建设和资源链接方面帮我们一把……”今年7月中旬,诸暨市旭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桂兰,向诸暨市红枫林义警服务发展中心提交了入驻申请书,很快就得到了回应。

  “91岁高龄老人山林走失,请求协助。”贵州籍退伍军人罗勇接到通知,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参与搜寻,经过数小时救援,老人被平安送到山下。罗勇加入民安公益救援队的想法,源于前不久看到的招募令。

  线上线下发布招募令,鼓励和帮助有志于平安建设的群众,是“红枫林”服务入驻社会组织的众多方式中的一种。今年5月,全国首家义警发展类慈善组织——诸暨市红枫林义警服务发展中心成立。红枫义警、调解志愿者联合会、蓝天救援……在随后的3个多月时间里,8支平安类社会组织加入了红枫林“进修班”,在枫桥派出所的精心指导下,培育出先枫护苗、错峰反诈、河道义警防溺水、反家暴、少年义警队伍培育、金牌调解薪火传承等12颗“平安种子”,“平安网络”越织越密。其间,枫桥镇更实现了电诈发案数同比下降51%、主要河道水域零溺亡等诸多成效。

  在千年枫桥镇,一颗颗“平安种子”与一张“平安网”彰显了“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的第三重密码——培育社会组织促共建共享。桐乡市“乌镇管家”、杭州市“武林大妈”、舟山市“东海渔嫂”等社会治理品牌队伍,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投身基层治理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初具雏形。

  回望一甲子,“枫桥经验”不断被赋予新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征。

  但是,不变的是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基因,是“党的领导”这一政治灵魂。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路走来,浙江始终坚持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把党的领导与群众自治有机统一起来。在与群众的相濡以沫、相依相惜中,实现了“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成效让群众评判、治理成果让群众共享”。

  新时代新征程,枫桥的故事不会结束。平安的蓝图,也将再谱新篇。

  【专家点评】

  “枫桥经验”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浙江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更是其创新发展的试验田。浙江杭州、绍兴等地的实践探索,反映出新时代“枫桥经验”已经贯穿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构建起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枫桥经验”能够历久弥新,在村民自治、社区治理、纠纷化解、志愿服务等城乡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制度“密码”就在于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通过调动城乡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自主自治的积极性,打造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群众唱主角、干部来引导、德法加智治、有事当地了”可谓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诠释,更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的全新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刘君博)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编辑: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