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灵和谐共生

发布时间:2024-12-29 23:18:55 来源: sp20241229

8月,正是蓝翡翠、蓝喉蜂虎等候鸟秋迁的季节。夕阳落山,夜幕即将降临。河南省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0余台“长枪短炮”聚焦百米外的鸟巢。

“来了,来了!”20余人各自按着相机快门,拍摄蓝翡翠幼鸟归巢的情景。

“今天的光线很给力,鸟儿张开翅膀,光线会均匀地穿过每一根羽毛,美得一塌糊涂!”“拍鸟达人”汪海喜出望外。

“生态好,鸟先知。在罗山董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鸟类迁徙到这里。”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繁育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黄治学告诉记者。据介绍,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植物1903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74种,是国际濒危物种朱鹮的“第二故乡”,有朱鹮野外种群存量500余只。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作出专门部署,提出“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推进生态综合补偿”等重要举措。

面对生态环境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高标准要求,检察机关该如何以高质效履职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罗山县检察院先行先试的基础上,信阳市检察院积极总结推广,引领全市检察机关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

开辟综合履职“试验田”

罗山县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南依大别山、北傍淮河水,生物种类极为丰富。

“这里是我国中部地区的基因库,罗山县检察院参与保护山林和野生动植物的任务十分繁重。”信阳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负责人丁书峰说。2022年3月,该院决定将罗山县检察院作为信阳市检察机关探索生物多样性检察保护工作的“试验田”。

经过近3个月的学习与探索,罗山县检察院组建了“检察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专业办案团队,由同一个办案组同步履行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责,打破“四大检察”融合发展的壁垒。

与此同时,罗山县检察院探索创设“刑事检察+公益诉讼+社会评估”办案模式,完善刑事民事“双责同追”体系,确定“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以专业化办案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检察屏障。

“提起当年那事,我现在还懊悔不已。那时以为被抓到就是罚点款,没想到代价竟然那么大。”在罗山县彭新镇,村民李某告诉记者,2022年5月,她与丈夫擅自在禁猎区架设禁止使用的捕猎工具,累计猎捕国家保护的“三有”野生动物300余只,后被移送至罗山县检察院审查起诉。

罗山县检察院经审查认为,李某夫妻二人的行为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涉嫌非法狩猎罪,依法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建议法院判令二人在董寨义工教育基地进行生态保护义工服务活动共500小时,并按规定增殖放流。法院审理后支持了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

“在办理该案中,我们探索了义工服务代偿机制,要求破坏生态环境案件的当事人在董寨义工教育基地,采取原地修复、补植复绿、增殖放流、替代性修复、劳务代偿等方式修复生态环境。”罗山县检察院专业办案团队主办检察官胡伟介绍说。

采访中,李某向记者播放了两段手机视频,一段是她与丈夫在董寨义工教育基地从事义务护林员、护鸟员和宣传员的视频,另一段视频记录的是他们在罗山县检察院生物多样性检察保护中心旁边的大马石沟水库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的情景。

推动协同共治画好“同心圆”

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亿峰生态茶园,记者看到,这里的茶山上,树木、灌木、杂草、苔藓什么都有,有些纳闷。茶园创始人王洪运见状解释说:“茶山内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所以各种杂草就多了一些。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农药污染,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茶山进行自然生态循环,产出纯天然的茶。”

在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农药化肥,这还要从罗山县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农药包装废弃物案说起。2022年3月,有县人大代表反映,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田间地头有许多农药包装废弃物,建议检察机关予以关注。

“朱鹮是以水田、河溪、沼泽地中的鱼、虾、泥鳅、青蛙以及软体动物为食,尤其喜欢吃泥鳅。这些农药包装废弃物既影响乡村环境,又影响朱鹮等鸟类生长。经初查研判,该案交由我院专业办案团队办理。”罗山县检察院检察长段巍巍说。

经查,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多个乡镇农药经营者未按规定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台账等,未设立专门回收装置,农户因此将农药包装废弃物作为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给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022年3月25日,罗山县检察院依法向负有监管职责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6个乡(镇)政府送达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体系和责任机制,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收到检察建议后,各乡镇政府积极推动专项治理工作,分别建立回收点,确认由各行政村清洁员负责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巡检、集中储存和移交处理工作。

“为确保整改效果,我们持续跟进监督,还推进相关乡镇制发《致保护区农户的一封信》,倡导在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在保护区外推广稻鱼、稻虾生态种植,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等。”罗山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张旭说。

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一个生物多样性检察保护中心,是罗山县检察院于今年5月22日挂牌成立的。

“中心成立后,我院与相关部门联合会签了《关于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若干意见》,希望通过这个中心,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融入保护区的监管当中,实现联席会议、线索移送、调查取证、专业咨询等协作保障机制衔接,推动协同共治。”张旭说。

据黄治学介绍,通往董寨的“百鸟画廊”步道,就是多部门依托该中心开展协同共治的“结晶”。“百鸟画廊”步道前身是一条山间小道,后来在该中心的协调下,检察院、法院、保护区管理局、“益心为公”志愿者等共同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将白冠长尾雉、朱鹮、蓝翡翠、发冠卷尾等鸟类资料图片设置在道路两侧。游客走在画廊步道上,既健了身、欣赏了鸟,也能接受爱鸟护鸟普法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减少了机动车对董寨自然环境的污染。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多方协作保护下,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从原来的50%增长到75%,鸟类由原来233种增加到现在的334种。

培育特色品牌筑牢保护屏障

“商城县院!商城县院!这里是指挥中心,请起飞无人机,现场报告一下廖某滥伐林木一案情况。”随着无人机缓缓升空,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山林树木因砍伐被破坏的现场。这是记者日前在信阳市检察院公益诉讼调查指挥中心见到的一幕。

“市检察院以公益诉讼调查指挥中心为依托,推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一体化办案模式。”丁书峰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信阳市检察机关构建“市院管总、县区联动、区域协作”工作机制,通过指挥中心实现线索管理、指定管辖、协查指挥、办案力量调配“四个一体化”,整合办案资源和力量。

2023年3月以来,信阳市检察机关成功办理了一批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与非法狩猎、盗伐、滥伐等破坏生物多样性案件,其中刑事案件219件287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2件29人、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23件,督促相关部门修复林地146亩、增殖放流鱼苗110万尾。

“在强化市检察院统筹的同时,突出区域特色,形成一院一品。”采访期间,记者感受到信阳市检察机关10个县区检察院在学习借鉴罗山县检察院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合力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

——在淮滨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淮滨县检察院建立“林长+检察长”生态修复基地,用于破坏生态环境案件中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履行补植复绿义务。依托该生态修复基地,目前已补植树木2000余棵。

——在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商城县检察院创立“黄柏山生态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创新实践基地”,与相关部门共同签署《黄柏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明确了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日常联络、专业化治理等方面工作部署。

——在“中原古树第一村”水塝村,新县检察院建立“一树一档”“一树一策”古树名木保护长效机制,对古树名木统一编号,登记造册,建立资源管理档案,同时坚持抢救复壮与日常管护并重,促进古树名木健康生长。

…………

法治护航生态优,只为山川万物生。在法治力量的守护下,如今,信阳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走在山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清脆的鸟鸣,人的心情也愉悦起来。(刘立新 胡传仁)

来源:检察日报

(责编:薄晨棣、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