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合作·交流——三场国际科技交流盛会背后的“高频词”

发布时间:2024-11-23 19:31:55 来源: sp20241123

原标题:新华全媒+|创新·合作·交流——三场国际科技交流盛会背后的“高频词”

11月6日至7日,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重庆举办;

11月6日至8日,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举办;

11月11日至12日,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温州举办。

一周内,三场国际科技交流盛会在我国举行,“创新”“合作”“交流”是这些会议的“高频词”,既凸显科技合作发展的强劲动能,更展现中外科技界携手构建美好未来的努力和热忱。

创新赋能:构建美好未来

疟疾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在“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记者了解到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的研究成果:通过多基因转化策略,成功培育出了高产青蒿素的代谢工程改良青蒿品种,其青蒿素的含量达到了叶片干重的3.2%左右。他们已和非洲相关公司达成科研合作协议,并将部分品种在马达加斯加进行科研试种。

内分泌FGF是参与人体代谢调控的一类重要激素。在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瓯江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李校堃向记者展示论文,介绍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阐明FGF激素发挥功能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进一步厘清了人体在衰老、发育、代谢等方面的机制。”

众多创新成果集中亮相:“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果展,展示了80多项涉及诸多领域的合作案例,生动展现创新丝绸之路建设取得的务实成效;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与会专家聚焦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等议题,带来了诸多最新研究成果;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颁发了“智能科学或数学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以支持世界各地杰出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先锋对科学的贡献。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是石墨烯的发现者之一。他说,未来会有有“智慧”的新材料,还有能“自愈”的新材料。“虽然这些设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是可以实现的。未来的世界将更加绿色、更加智慧。”

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表示,创新与国际合作是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关键因素。要依靠创新,共享时代机遇,携手应对全球共同挑战。

合作聚力:惠及世界人民

在“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诸多科技交流合作案例让记者印象深刻:我国西南大学研发的马铃薯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帮助十余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升当地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中国科学院与匈牙利科学院开展脑疾病诊断和治疗联合研究,发现了皮层调节自闭症的新基因;江苏省农科院与泰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特色豆类新品种及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研发,促使产量比当地品种提高19%以上……

不管相隔多远,中外科技合作不断造福人民、惠及民生。

连续三年参加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后,曾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从教的侴术雷带着他的钠离子电池项目和团队落地温州,助力温州抢占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赛道”;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举办期间,国际科技组织集聚区落户上海,为国际科技交流提供便利服务……

“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是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美国纽约科学院院长兼首席执行官杜宁凯说,“科学合作是一座桥梁,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促进国家间的理解和信任。”

“科技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摩洛哥穆罕默德一世大学校长亚辛·扎尔卢勒说,“我们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鼓励各国科研人员参与合作。”

交流互通:传承科学精神

共议科技发展方向,共答国际合作之题……这些科技盛会,不仅打通了中外科学家思想碰撞的渠道,也为老中青科学家搭建了共同交流、传承科学精神的平台。

在“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我国首次提出《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科学无国界、惠及全人类”的理念得到与会科学家广泛赞同。

“如何看待基础理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现场,“小科学家”面对面向顶尖科学家提问。这场科学T大会专门为“小科学家”而设,今年有100名14岁至18岁的“小科学家”来到现场。

2011年埃尼可再生与非常规能源奖得主古格里·斯蒂芬诺伯罗斯向年轻科学家分享说:“你们在今后的人生中会面临很多十字路口,只要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坚持下去,你们肯定能把这条路走成最好的路。”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发表视频致辞时指出,全球科技交流合作的基础在民间。希望广大青年科学家坚持协同包容,做开放创新的先行者,成为彼此在科学道路上同向同行、并肩并进的好朋友好伙伴,汇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信心、智慧和力量。(参与采写:赵怡宁、周思宇、周琳、朱涵、董雪)

(责编:乔业琼、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