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4:10:33 来源: sp20241227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常煜 见习记者 康杰
时值季暑,广袤无垠的祖国北疆大地秀木森森、芳草萋萋,黄河水蜿蜒流淌。6月28日,记者随中宣部“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位于内蒙古中西部、黄河“几字弯”环抱着的“暖城”——鄂尔多斯市。
走进被誉为“暖城人才摇篮”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安达社区、19万亩荒漠变绿洲的门克庆嘎查(村)和库布其沙漠中的“光伏长城”……见证与记录一条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各族群众籽籽同心、守望相助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培根铸魂育菁才
走进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大门右侧“火红石榴籽 殷殷团结情”的石榴籽仿真景观格外醒目。
学校始建于1959年,历来有注重民族团结教育的优良传统,自建校以来,先后为20多个民族培养三万余名优秀学子,被誉为“暖城人才摇篮”。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创新改革发展试点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学校”“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区第八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
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党总支副书记刘彦峰边走边介绍,来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展厅,“共育石榴籽 齐浇团结花”的主题词、多媒体触摸展示屏和56根彩条构成的石榴树等内容触动心灵,引人共鸣。
最引人注目的是长廊里的系列展品: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赠送的挂毯、学生笑脸墙、锦旗、奖杯、藏袍、签名的校服以及几袋青稞麦等,这些展品在无声地讲述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好故事。
近年来,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积极探索开展“党建‘联’两地、民族‘共’团结”主题实践活动,推进课程体系、校园文化体系、服务管理体系“三四融合”,不断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探索出了一条校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新路,绘就了一幅祖国北疆校园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画卷。
共绘法治同心圆
剪纸、竹编、针织、插花……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安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退休的张大妈几乎每天都来到“乐龄石榴园”,与好姐妹们拉家常,一起参加活动。午饭就在这里的“老年助餐点”就餐,荤素搭配,实惠又卫生。
记者刚走进服务中心,就被宽敞明亮的暖城会客厅吸引,党务、政务、居务涵盖近100项服务,井然有序地办理着。乒乓球室、羽毛球馆、健身活动室内,居民们正锻炼着身体;歌舞演练厅内,马头琴的声音悠扬动听;书画室内,各族群众围坐一圈,书法老师正对学员们的作品逐一点评……室内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作为鄂尔多斯市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基地”,安达社区聚居汉、蒙、回、满、苗、彝、壮、黎、藏、土家10个民族,将“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教育融入日常,创设“石榴籽”项目,组建“红丝线 金安达”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红石榴”剪纸、“民族团结进步公益市集”、共育“民族团结林”等活动。先后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好安达开讲啦”普法维权微课程入选全国一百个“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社区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融合,创新开展‘党建+请你来协商’,让社区各族群众成为协商议事的主体,以板凳会、凉亭会等灵活方式,在拉家常中拉近邻里关系,持续巩固团结发展局面,为居民纾困解难。”安达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王梅说。
在社区“普法联盟集聚阵地”里,记者留意到一间“律师驿站”。该驿站由安达社区与鄂尔多斯市律师行业协会合作,免费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律师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在此基础上,社区还专门成立了“巾帼律师团”,针对婚姻家庭纠纷、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问题,开展“芳华女律在线普法”“反欺凌、护花蕾”等法治服务项目。面对各民族群众关心的“家事法务”,社区成立了家事服务工作联盟,提供联合化解家事矛盾、统筹实施“家庭说法”、探索开展家事合议等服务,实现“以法促团结、以法惠民生”。
执绿为笔谱新篇
“泥巴房、贫困户,见个汽车当怪物,明沙梁里等救助。”这是曾经的门克庆嘎查(村)。“如今有钱赚、有活干,人人捧着金饭碗,漫漫黄沙变青山。历经20余年的不懈努力,19万亩荒漠变成了绿洲。”门克庆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秀保谈起这段艰辛历程,声音浑厚有力。2008年以来,依托驻地企业以“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成立商贸公司,构建起以牧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牧工商合为一体的多元产业格局。公司累计完成总营业额达7.4亿元,农牧民累计分红近8000万元。
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位于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中部,目前年发“绿电”可达20亿度,年节约标煤68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65万吨。基地采取“光伏+生态治理+有机农林+沙漠旅游”模式,种植紫穗槐、黄芩、黄芪等中草药经济作物,累计实施生态修复5万亩。“我们打造‘光伏长城’,计划带动周边5万名各民族的居民来增加收入,共同享受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达拉特旗能源局副局长钟宇展说。
鄂尔多斯因地制宜,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风光氢储车”新产业结构,助力全市产业绿色化转型。在蒙苏经济开发区,一座致力于“零碳”目标的产业园已初具雏形。园区已形成由光伏装备、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多条新能源产业链构成的产业集群。
从“羊煤土气”到“风光氢储车”,如今的鄂尔多斯,持续在为各民族群众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社会条件上下功夫。手足相亲、团结和睦、风雨同舟的民族关系,如阳光、空气般融进人们的生活中,流淌在各民族群众的血液里,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互助、团结奋斗,共绘繁荣发展的美好乐章。(法治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