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6:07:37 来源: sp20241124
人民网北京11月28日电 (焦磊)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产品碳足迹管理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等工作举措,并明确了职责分工和保障措施等。
如何明确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核算方法?如何提升数据质量?如何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学者。
“建设一个开放、透明的生命周期单元过程碳足迹数据库已迫在眉睫。”清华大学碳中和讲席教授、环境学院副院长徐明认为,现有数据库面临的问题包括不开放、不透明,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名的商业数据库数据闭源,牢牢掌握数据话语权,用户无法客观评价数据质量和适用性。
据了解,碳足迹核算的基础方法是生命周期评价(LCA),核算产品从资源开采到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业内分析认为,与只包括部分生产过程排放的核算方法相比,碳足迹核算包含产品上下游全过程排放,有利于实现全生命周期降碳。LCA的关键是数据——能够表征我国各行业现状的数据是建立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
日前,中国首个开放透明生命周期单元过程数据库——“天工LCA数据库”正式发布。徐明介绍,“天工LCA数据库”是“天工计划”第一阶段成果,该计划是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牵头,联合国内外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组织的国际科学计划,旨在基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标准化、开放透明的生命周期评价体系,革新传统工具、方法和模式,为服务我国乃至全球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新一代方法、技术、工具和数据基础。“这一愿景同《意见》提出的原则、任务和目标高度契合。”徐明说。
徐明表示,“天工计划”要做的是打破“数据霸权”,形成数据社区,提高数据质量和公信力,“我们希望以一个开放、共享、透明、可信的机制,联合学者和行业专家共同建立起新的行业生态,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合力形成国际影响力,推动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以及管理真正助力国家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基础支撑。”
此前,由于对产品碳足迹的评估起步较早,发达国家在国际标准制定和碳足迹数据库使用方面拥有更多话语权。而我国无开放透明的本土化数据库,难以形成国际互认,在国际竞争中面临诸多压力。随着国外多项法规要求产品提供碳足迹的相关举措落地,要求供应链企业提供碳足迹证明的现象日益普遍,发达国家逐步以此为名构筑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产品出口受到极大掣肘。
在徐明看来,“天工LCA数据库”可鼓励企业积极进行产品碳足迹核算和管理,并最终引导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升产品出口,推动经济增长。
据了解,“天工LCA数据库”由天工社区150余名行业专家联合构建,以开放、共享、透明、可信为基本原则,汇聚了涵盖我国55个行业、4000多组单元过程的70000多条公开数据,并在全球范围开放免费使用,基于公开、透明、规范的流程保证所有数据完全可追溯,并且持续动态更新与修正。此外,“天工LCA数据库”在数据、平台等多方面应用国际通行标准方法和技术,具有国际数据汇交、验证和互认的基础。
对比国际知名数据库,截至目前,“天工LCA数据库”仅用7个月的时间便得到了4132个单元过程的数据,超过部分国家10年的数据搜集量,并以日更的速度更新。徐明表示,之所以如此高效,除了数据库本身建立起了标准化的数据收集流程,远程、实时、多人协作的高效团队工作模式以外,数据库也使用了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包括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流信息匹配工具、数据审查工具等。
据介绍,为了解决“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天工LCA数据库”从创立之初就确立了五大保障措施:“同行评审”制度保证数据质量、使用国际通用数据结构ILCD、通过Soda4LCA平台开放共享、通过GitHub呈现完全透明的数据信息、跨语言的多维交互真正实现国际互通。
(责编:罗知之、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