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援外医疗人:“鱼渔双授”留下“不走的医疗队”

发布时间:2024-12-15 18:28:35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社 石家庄4月20日电 题:三代援外医疗人:“鱼渔双授”留下“不走的医疗队”

   中新社 记者 李晓伟

  河北省自1973年开始代表中国向非洲刚果(金)(原扎伊尔)派遣医疗队,拉开了河北援外医疗工作序幕。51年来,三代河北援外医疗人克服重重困难,不仅诊治众多受援国民众,还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中医引进到受援国,为受援国培养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已是耄耋之年的河北省邢台市中心医院退休药师闫文双,曾于1977年、1987年、2007年三度援非。前两次他在金沙萨的金丹堡医院工作,当时医院有1000张床位,患者很多,但药品严重不足,尤其是葡萄糖、生理盐水等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1987年,闫文双(中间穿白衣者)在金丹堡医院。 (受访者供图)

  “作为药师,我有制药经验,因此主动承担建立制剂室,生产临床使用药品的工作。”闫文双说,他把想法上报后,上级很快把制药所需的原料、物品和设备从中国运到金沙萨,院方也抓紧建设无菌制剂室,还安排5名工作人员与中方医疗队员合作,学习制药。

  为帮助当地医务人员尽快学会制药技术,闫文双用法语讲课、办培训班,耐心讲解制剂室的标准和要求,手把手教授药品制作方法。经过苦练和严格考核,院方5名成员均能独立操作,他们正式开始制药。

  “起初在1间制剂室里操作,自然压过滤,一次只能制18瓶液体。后来3间制剂室,减压过滤,一次制48瓶。此后扩大成5间通室,自动生产流水线、自动加压过滤,一次生产360瓶,制药品种扩大到20多种,解决了患者输液难问题。”闫文双说。

  为确保万无一失,每制出一个品种达到药典标准后,闫文双会先在自己身上做试验,化验指标没问题再发给患者用。制药取得成功后,当地其他医疗机构纷纷前来学习。

  用针灸缓解艾滋病人的痛苦,让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凭借高超的针灸技术,河北省中医院医生刘焕荣1989年、2008年两赴非洲,为当地培养多名中医针灸医务人员,并为数百位当地医学院、卫校学生介绍中医理论,展示针灸的神奇功效。

  刘焕荣说,两次援非,她见证中国医疗队越来越壮大,由中国援建的中刚友好医院投入运行。当地的医疗队伍也得到提升,医疗条件得到一定改善。

  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医生张伟带领中国第13批援尼泊尔医疗队,在尼泊尔B.P.柯依拉腊纪念肿瘤医院执行援外医疗任务。据张伟介绍,立足尼泊尔经济基础薄弱、医疗设备相对落后的现实,近年来,医疗队在当地主要开展的是微创手术。

  “医疗队先后开展泌尿外科、胃肠外科等专业科室腔镜手术,成功完成多例复杂腹腔镜手术,填补该院多项腔镜手术空白。”张伟说,医疗队还通过示范手术、理论和技能培训以及完善相关医疗制度,为尼泊尔培养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微创手术医疗团队。

  张伟说,经过十几批中国援尼泊尔医疗队和尼泊尔同行的共同努力,如今,B.P.柯伊拉腊纪念肿瘤医院已成为尼泊尔规模最大、条件最好、技术最好的肿瘤医院。

  据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截至2023年,河北援外医疗队累计诊治患者600多万人次,实施手术逾15万台,为受援国培养医务工作者6000余名。河北援外医疗人员多次获得当地政府颁发的各项荣誉,由他们培养出的众多当地人才正活跃在医疗一线。(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