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5:37:58 来源: sp20241122
我是一名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90后,从小就怀揣着“功夫梦”。我看过很多中国的功夫电影,里面潇洒的过招场景和精彩的动作画面,让我对中国这个遥远的东方大国心生向往。我总是对自己说,长大后要到中国寻找功夫的“根”。
为了实现梦想,我在大学期间一直坚持学习中文,还通过打工攒够了去中国的路费和习武的学费。2010年,循着学习中国功夫、练就强健体魄的初心,我背起行囊,前往位于中国湖北省十堰市的武当山习武。
本以为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可真正抵达中国后,我才发现自己的中文远不够好,且毫无海外旅行经验,这让辗转武当山的旅程像极了一场探险。幸运的是,我遇到了非常热心的中国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我顺利抵达了武当山。
2010年6月1日,是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当晨曦穿透薄雾洒在武当山脚下,我终于来到历经600余年沧桑的玉虚宫遗址,正式进入习武学道者的栖隐之地拜师学习。站在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的空地上,我看到一个个身着黑色道袍的传统班弟子舞着银光闪闪的长剑,一招一式或飘逸灵动,或雄浑有力,颇有几分仙风道骨,心中钦羡不已。
随后,我加入了武术馆的“外籍传统武术班”,开始迎接新的挑战。起初,我身体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力量都不够。我身高有1.9米,在练习压腿、劈叉这样的基本功时,脚尖很难碰到下巴,扎马步也不容易保持平衡。师父会一直喊:“杰克,马步低一点,再低一点。”“师父,真的已经最低了。”看到我用扭曲的表情回复,师父也忍不住笑了。
为了跟上训练要求,我每天用竹条拍打身体以提高抗击打能力,努力背诵、理解对我这个外国人而言晦涩难懂的《道德经》,几乎是咬着牙坚持完成每天的高强度训练和学习。长期坚持习武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掌握了八仙棍、太极拳、气功等武术功法,还理解了背后的文化内涵——内外兼修、刚柔并济的中国智慧,以及天人合一、尊重规律的中国道家文化。
2014年,我从武术馆正式毕业,回到了美国。但在中国的经历让我久久难忘,穿布衣、吃中餐、喝茶几乎成了我的生活常态。同时,我深感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远远不够,很快便再次背起行囊回到武当山,开始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历史和哲学。
在众多中国传统乐器中,我尤为喜爱洞箫。这是一种与道家文化极为亲近的乐器,不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还有助于锻炼太极练习者的气息。学习洞箫时,我的中文还不够好,无法看懂中文的洞箫教材,因此走了很多弯路。于是,我决定编写一本关于洞箫的英文书籍。那段时间,我翻阅大量资料,了解每篇曲谱的历史,还为自己搜集到的曲子录制了教学视频。
后来,我开始在线上教授武术、洞箫和茶道,以及太极功法、道家文化和道家艺术。这些年,我的很多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纷纷到中国感受传统文化。去年,我的两名比利时学生来到武当山,参加了第七届武当太极拳国际联谊大赛,其中一人还取得了境外组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让我非常欣慰。最近,我和学生们开始录制武术和洞箫的教学视频,并用短视频与各国网友分享在武当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获得了大家的喜爱。
我与中国的情缘,因崇拜武当武术而起,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而更加深厚。如今,作为武当三丰派第十六代传人,武当文化已成为我的家庭文化,中国也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正在写作第二本洞箫书籍,并开始研究武当山的道乐。未来,我希望与更多人分享自己与武当山的故事,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为美中两国的人文交流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尽绵薄之力。
(作者为美国籍武当山武术教练)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2日 18 版)
(责编:林凡巽、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