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中法一甲子 回望戴高乐

发布时间:2024-11-30 18:55:17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社 法国科隆贝双教堂镇1月27日电 题:中法一甲子 回望戴高乐

   中新社 记者 李洋

  当地时间1月27日,纪念中法建交60周年活动在法国科隆贝双教堂镇举行。科隆贝双教堂镇位于法国东北部上马恩省,是戴高乐晚年定居之所,也是他逝世后的长眠之地。中法建交一甲子的历史时刻,在这里抚今追昔,缅怀伟人,无疑具有特殊意义。

  晚年的戴高乐在科隆贝双教堂镇研究思考并谈到了诸多与中国、中法关系相关的议题。中法嘉宾27日在当地墓园向戴高乐墓献花,随后前往二战期间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标志洛林十字碑献花。

  出席活动的中法各界人士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感受中法友好根植于历史的深刻记忆,铭记戴高乐作为中法关系历史新篇章开拓者做出的贡献。正是在戴高乐的积极推动下,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在戴高乐纪念馆,戴高乐将军的曾孙女纳塔莉·戴高乐作为戴高乐家族代表参加活动。她高度评价1964年两国建交的历史意义。她认为她的曾祖父所做的相关决定是富有远见的。她期冀法中未来能够推动各领域合作深化。

  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发表讲话,指出要“饮水思源”。他说,6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卓越的战略眼光,打破冷战坚冰、跨越阵营鸿沟,毅然做出中法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历史性决定。

  卢沙野强调,戴高乐主义“最突出的精神内核,无疑是独立自主”。60年前,也正是秉持独立自主精神,戴高乐将军顶住西方阵营特别是美国的重重压力,主动向中国伸出友谊之手,公开表示“法国理应直接倾听中国,也让中国听到法国的声音”。

  卢沙野呼吁,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法两国应当不忘初心、携手同行,共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向世界发出和平、合作、对话的时代强音。

  86岁的中法建交亲历者汪华当天特地从巴黎乘车250公里赶到科隆贝双教堂镇,在纪念活动现场对 中新社 记者侃侃而谈。在被问及60年前中法建交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时,汪华说,包括他在内的中国筹备建馆6人小组1964年2月从瑞士日内瓦乘火车抵达巴黎里昂站,受到法国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就像是在欢迎电影明星一样”。他觉得,早在那个时候,他就能感受到中法民众的心已经连接在一起。

  据史料记载,中法宣布建交后,两国互相派出建馆先遣班子。中国外交部任命宋之光为驻法使馆临时代办,筹组先遣人员去巴黎筹建大使馆。汪华便被选为筹备建馆6人小组的成员之一。1964年6月2日,中国首任驻法大使黄镇到任,法国首任驻华大使佩耶几乎同时抵京。中法顺利建立起大使级外交关系。

  谈到戴高乐与戴高乐主义,汪华对记者说,戴高乐做出中法建交的战略决策,确实看得很远,他制造的这次“外交核爆炸”实际上在情理之中。他希望法国现在能够继续抓住戴高乐“独立自主”的精神内核;中法民众也应进一步增进互信。

  汪华对法国年轻一代对历史尤其是二战史方面缺乏足够了解、对基本事实判断模糊不无忧虑。他表示,自己年幼时经历过二战,了解历史的严酷一面,那些过往的经历令他印象很深。戴高乐主义在法国人特别是法国青年一代中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

  60年后的今天,中法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在继续发展。虽然戴高乐因憾失历史机缘未能在他有生之年访华,但努力建设“秉持建交初心、积极面向未来、敢于有所作为”的中法关系,应可告慰一代伟人的在天之灵。(完) 【编辑:魏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