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1:39:05 来源: sp20241130
浙江杭州城市风光。 林 海摄(影像中国)
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 万 杰摄(影像中国)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焰火表演。 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
核心阅读
一场体育盛会,不仅是竞技的舞台,也是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的舞台。对主办城市来说,更是展示城市实力、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的窗口
城市的历史文脉、空间地理、社会关系和精神面貌,都蕴含在鲜明立体的城市形象体系中
大型体育赛事在赛会结束后留下丰厚遗产,需要举办城市加以精心规划、有效利用。用好用足这些珍贵遗产,使之有机融入城市文脉,成为“后赛会”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杭州亚运会形象宣传片《弄潮》丰富的镜头语言中,以良渚、西湖、大运河三大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杭州城市风光和西泠印社、西湖龙井、《富春山居图》、片儿川美食等鲜明城市元素,生动展现在世界面前,历史与现实交织,体育与人文辉映。
除了杭州亚运会,南京青奥会、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等一系列国际性高规格的大型体育赛事活动,都已成为展示举办城市人文魅力和城市形象的绝佳平台。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抓住历史机遇,在主办大型体育赛事等节事活动中发挥主场优势,以丰富多彩的配套文化活动,让国内外宾朋领略城市文化底蕴,感受城市发展活力。
点亮“高光时刻”,展示城市独有魅力
大型体育赛事是一种特殊的节事活动,它让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奔赴同一座城,也以赛场赛事、仪式庆祝等活动吸引广大观众、市民、游客参与其中。一场体育盛会,不仅是竞技的舞台,也是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的舞台。对主办城市来说,更是展示城市实力、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的窗口。
作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北京主办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都以浓郁的人文底蕴赢得喝彩。北京夏季奥运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游客不但观赏到无与伦比的体育赛事,更从祥云小屋等奥运文化展示空间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厚重和新意。北京冬奥会期间,吉祥物冰墩墩的火爆“出圈”、开幕式上展现中国式浪漫的雪花造型主火炬、科技含量十足的大型显示地屏、奥运村浓浓的年味儿,都成为网络热议的全球话题,彰显不断创新、“一起向未来”的文化自信。
大型体育赛事从申办、筹办到最终举办往往需要数年时间,这给予主办城市深度梳理自身文化资源、提炼城市文化特色的契机。南京青奥会开幕式表演关联起郑和宝船、云锦、浑天仪、紫金山天文台、江苏民歌《茉莉花》等鲜明的历史文化元素,展现古往今来南京城的历史绵延与文化创新。杭州亚运会取材于钱塘江和钱江潮的“潮涌”会徽,融入良渚文化元素的“薪火”火炬,融合江南独特山水景观的“湖山”奖牌等,都是对杭州文化资源深入开掘的成果,是对江南文化、中国故事的创造性表现。
发挥媒介力量,打造可感可亲的城市形象
大型体育赛事天然“聚光”,能够吸引媒体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深度媒介化的当代社会,这种关注不仅来自众多专业媒体机构的全方位报道,也来自社交媒体上网友自发的捕捉和记录。体育盛会调动起广泛社会参与,给城市文化表达带来更多媒介渠道和流量支持。
2021年,成都大运会官网发起“随手一个运动秀”短视频共创活动,在13天征集时间里,全球运动爱好者共发布5万多条视频,播放量超10亿。在这之后,为迎接大运会,成都还先后举办体育短视频大赛、“爱成都·大运有我”短视频大奖赛、“我的大运记忆”征集活动等,抓住短视频这种简洁明快、创意多元的新媒体形式,激发人们参与记录、创作的热情。在这些短视频中,我们不仅能通过无人机镜头俯瞰气势恢宏的大运会场馆,欣赏网友用心记录的成都四季风景,还可以看到社区居民为筹备大运会贡献力量,听到成都人向海内外网友讲解成都美食地道做法……
题材丰富多彩,形式轻巧灵动,语言活泼、接地气,这样的城市文化传播更加符合互联网时代多媒介、强互动、年轻态的传播特点。合理使用媒介组合,对城市形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打造,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大运会与成都相遇,无论是各类短视频所揭示的健康生活理念,还是《成都倒计时3000年》《哪吒蓉宝奇遇记》《成都无边界》等宣传片所呈现的乐观热情、安逸悠闲的生活美学,天府文化与体育精神相互融合,显著提升城市形象的亲和度、接受度。
城市的历史文脉、空间地理、社会关系和精神面貌,都蕴含在鲜明立体的城市形象体系中。大型体育赛事给了这个体系具象化的空间,于是,赛事的视觉符号系统、城市的面貌、场馆的服务、市民和志愿者的微笑……这些都成为城市形象的具体表现。正所谓“近者悦,远者来”,当来参赛的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和现场观众接受、亲近、喜爱这座城市,他们也会把这份对城市的认同带回到世界各地去。
用好赛会遗产,有机融入城市文脉
大型体育赛事在赛会结束后留下丰厚遗产,需要举办城市加以精心规划、有效利用。这些遗产不仅包括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也包括赛会举办期间的社会关注度、当地居民的体育热情、围绕赛事创作的文艺作品,以及体育盛会对当地居民精气神的提升、对城市精神的弘扬等。用好用足这些珍贵遗产,使之有机融入城市文脉,成为“后赛会”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办一场赛,靓一座城”,杭州在亚运会筹办期间就提出赛会与城市共成长的目标。以之江文化中心为代表的城市地标的亮相、城市文旅融合线路的规划等,都体现出赛事与“城事”互促互进,显著提升城市人文品质。成都大运会坚持“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借助盛会向“赛事+”“体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迈进,为城市开辟经济文化增长新赛道。北京利用“双奥”遗产举办了“双奥之城艺术周”等系列延伸活动,鸟巢、水立方、首钢大跳台等不仅成为地标性建筑,也成为文体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城市的文化品牌。
此外,大型体育赛事也为城市留下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制度建设、文化发展等无形资产,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一些城市通过赛会制定长期规划,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制度性地推动群众文体活动开展,为后续举办国际性大型活动积累组织管理经验。比如,为了破解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赛后利用的国际性难题,北京在2022年冬奥会申办时期就进行了规划,并在成功举办后明确提出充分利用冬奥场馆优势,积极申办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打造国家级、国际化冰雪训练基地和全季运营的体育服务综合体。这些规划正在逐渐变为现实。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不仅用于向大众提供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等冰上项目培训,还启用了“国家速滑馆08—22足球场”,作为盲人足球比赛和训练场地,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
一系列“体育+人文+城市”的有益探索,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不断擦亮城市文化名片,为城市文化谱写或激昂或悠远、或雄壮或舒缓的乐章,赋予历史悠久的城市文脉以更多生机活力、更多时代风采!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30日 20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