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皮纸展新卷(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发布时间:2024-11-22 05:33:43 来源: sp20241122

  图为石桥村村民正在制作花草纸。   杨武魁摄

  核心阅读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石桥村因“纸”而兴。当地手艺人研制出的古籍修复专用纸,走进专业文博机构;古法造纸融入现代工艺,创新品类、提升产能;依托文化资源,发展“古纸+”等文旅产业。传承老手艺、探索新业态,千年皮纸焕发蓬勃生机。

  

  一个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小村,却让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主动找上门。这个村子有什么“秘密”?

  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只为找寻“一张纸”。丹寨县“皮纸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古法造纸之乡”石桥村因“纸”而兴。

  行走街巷间,打浆、抄纸声传来。柔软又坚韧的石桥皮纸历经岁月淘洗,焕发蓬勃生机。

  古  法

  颜色质感与古籍用纸一致

  “凡楮树取皮,于春末夏初剥取。树已老者,就根伐去,以土盖之。来年再长新条,其皮更美。”以当地树皮、杉根及泉水为原料的皮纸,造纸工艺流程与《天工开物》所载基本一致。

  “原料取自天然,这是古法造纸工艺得以延续千年的独特优势。”皮纸制作技艺传承人王兴武一边说一边摩擦着手指。右手食指略微变形,是他常年打浆留下的痕迹。

  王兴武今年50多岁,从15岁起便跟随父亲学习造纸。他精心钻研技艺,逐渐成为村里古法造纸的好手。

  2004年,国家图书馆和故宫博物院寻找用于古籍修复的专用纸,石桥村因保留古法造纸工艺进入专家的视野。“那时候,我连古籍修复是什么都不知道。”王兴武说。

  为了进一步了解纸张修复,王兴武来到故宫博物院学习、钻研,除了想了解古籍的检测数据,还可以近距离感知纸张的质感。

  “修复纸既要耐拉扯,又不能增加厚度。”王兴武说。此外,不同年代的古籍用纸,制作的配方、技艺也不一样。

  从原料配比、纤维分布、抄纸力度等入手,王兴武坚持每天做7张样品,各不相同,再根据专家的建议调整。从外行到熟练掌握用料比例、造纸工序,王兴武花了2年时间,终于研制出古籍修复专用的迎春纸。

  “达标!”2006年,经过专家检验,迎春纸在重量、颜色、厚度、定量、紧度、纤维、酸碱度等方面和古籍用纸保持一致。之后,王兴武又带着造纸工坊的师傅们完成了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古纸再造。

  “石桥不仅有传承千年的手艺,还造出了可以保存千年的纸张。”王兴武说,据检测,迎春纸的pH值在7.5左右,保存时间可达1500年。由于迎春纸十分珍贵,一刀纸售价在2000—5800元。

  改  进

  传统手艺更好走向市场

  迎春纸打响了石桥造纸的名声,但如何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成了王兴武等手艺人面临的难题。

  曾经,石桥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造纸。然而,随着机械造纸技术普及,以家庭作坊为主的手工生产方式,在市场上逐渐失去优势。

  “手工造纸需要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新路。”花了4年时间,王兴武研究出了十大系列纸张。2009年,王兴武作为牵头人,带着36户89名村民成立了石桥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共同开展古法手工纸、书画纸、古籍修复纸、工艺纸品等古纸制作,集中生产、统一销售,推动非遗技艺传承发展。

  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手艺人积极学习现代工艺,进行改进与创新。在当地原有的穿洞造纸基地、大岩壁造纸遗址基础上,石桥村新建了大簸箕皮纸生产保护性基地,完善了生产、展示、体验、培训等空间,同时增建了煮料池、抄造槽等设施,打造更规范有序的皮纸生产场地,不断提升产能。

  石桥皮纸“活”起来,更多年轻人也加入进来。80后手艺人王启光将纸张制作成笔记本、灯具等工艺品,并利用电商平台销售。“不应拘泥于纸张形式,要让古法造纸融入日常生活,希望人们每一次翻动纸页,都能触摸到文化的温度。”王启光说。

  “最近,石桥皮纸的市场不断扩大。”南皋乡政府工作人员刘攀介绍,石桥皮纸售往北京、杭州等多个城市,有了10余项稳定订单,近3年总销售利润达620万余元。2022年,丹寨县石桥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非遗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焕  新

  古老非遗越来越年轻

  “让这门技艺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向更多人讲述石桥造纸的文化与故事。”这几年,皮纸制作技艺传承人潘玉华在石桥村里建起了研学基地,既向游人展示、推介古法造纸,也进一步带动当地农家乐发展。

  如今,石桥村围绕古纸制作技艺,创建了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展示于一体的国家3A级景区。借“纸”发力,石桥村探索体验式研学旅游,开办古纸研发中心、体验中心,并与旅行社、院校共同建立古法造纸体验实习基地。

  立体装饰树、皮纸灯饰、皮纸花灯、书签、花草纸伞、手提袋等精美的古纸衍生工艺品琳琅满目,染色纸、花草纸、皱纸等多彩的纸制品让各地游客驻足流连……今年7月,石桥皮纸制作工坊亮相第三届中国丹寨非遗周。

  这个以展示、传承、体验古法造纸为主题的工坊,连接起了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现场观看古法造纸、了解工艺流程,还可以亲手体验花草纸制作、拓印、折纸等内容,感受非遗魅力。

  “开业仅1个月,营业额就达到6万多元。”工坊设计师黄孟说。黄孟2021年加入石桥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设计制作古纸工艺品。

  涵盖迎春纸、百年老纸、云秀纸、鲜花草纸、彩色手工纸等16个系列160余种纸张,如今的石桥皮纸,可用于装修、装饰、包装、绘画、古籍修复等领域,更衍生出10余种工艺品类。“未来,石桥皮纸还有无限可能。”黄孟说,希望通过搭建起连接古老非遗与现代审美的桥梁,让石桥皮纸越来越年轻,让非遗绽放新活力。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2日 11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