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塑料的绝佳材料,我们距离“以竹代塑”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2024-11-27 19:10:00 来源: sp20241127

  如何加快推动“以竹代塑”

  为减少塑料污染,全世界都在寻找其替代物。2022年,我国联合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布“以竹代塑”倡议,引起广泛关注。近日,随着第十二届中国竹文化节在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举办,这一话题又引发深入探讨,我们距离“以竹代塑”还有多远?

  代替塑料的绝佳材料

  “竹键盘、竹鼠标,从家居用品到汽车内饰、电子产品外壳、体育器材,再到工业领域,如冷却塔竹格填料、竹缠绕管廊等,竹子在至少80%的领域都可以替代塑料。”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李宏明说。

  地处武夷山脉西麓的资溪是我国毛竹重点产区之一,道路旁、湖泊边、房前屋后,竹子挺拔地生长着,风过处,飒飒有声。

  竹子在我国自古就是工程材料。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就用到了“石笼”(用竹子编笼装石)巩固堤坝,防止河岸冲刷。东汉用竹笕作为管道,引水灌溉农田。20世纪50年代以来,更是应用到建筑、交通等许多工程中。

  “竹子有三大环保亮点:一是可再生,生长快;二是可降解,无污染、无废料;三是固碳能力比普通木材好,竹林的固碳能力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李宏明说,科学合理的采伐不但不会破坏竹林生长,还能调节竹林结构,提高竹林质量。

  充满中国智慧的“竹方案”

  据介绍,目前在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有7个与竹有关,包括消除贫困、廉价和清洁能源、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气候行动、陆地生物等。

  “全球已知竹类植物有1642种,我国有837种。全国竹林面积753万公顷,并逐年增长。”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国家竹产业研究院院长于文吉说。

  据统计,我国竹产品有上万种,涵盖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4153亿元,全球领先。我国在竹子领域获得专利数量和发表论文数量均占全球80%以上。以江西为例,全省有竹林面积1765万亩,竹加工企业1400多家。

  “江西食竹、用竹的历史有4000余年,有资溪竹烙画、瑞昌竹编、铅山连四纸、章贡客家竹雕、婺源甲路伞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我们正全力做好竹材建材化、竹笋食品化、竹品标准化、竹文化产业化、以竹代塑市场化。可以说,竹产业已成为江西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的标志性名片。”江西省政府党组成员陈小平说。

  福建、四川、安徽、浙江、云南、广东等竹资源丰富的地方纷纷出台行动方案,推动“以竹代塑”行动。一批竹材料科研项目正在展开,国家竹产业研究院也在浙江安吉成立。

  抓住“竹机遇”

  然而,正如我们在生活中感知的那样,竹制品虽然被很多人喜爱,但是距离“代塑”好像还很远。让潜力和前景如此巨大的竹产业对国民经济作出贡献,切入点在哪里?

  “我国竹子利用率不足30%,毛竹出材率大多数为30%到50%。利用的竹种仅有20来种,仅占全部竹种的2.5%,低产低质低效竹林约占50%。”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王戈说。

  “竹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采收成本高,体现在竹林的培育模式、采收方式和机械装备不配套;规模效益差,体现在工业用竹产品加工自动化水平低;创新能力弱,体现在竹材特色优势的高附加值产品少。”王戈说。

  “我国竹产业在规模和水平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于文吉说,“但是,我国缺少具有全球竞争力、掌握产业主导权的领军型企业。年产值过亿元的大型企业有100余家,最大企业产值约为10亿元,绝大多数属于小微企业,缺乏大品牌。”

  “以竹代塑”为竹产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实际上,竹不仅可以代塑,还可以代钢、代木甚至以竹产能、以竹代粮都有发展的空间。怎么“代”成为抓住这波机遇的核心。

  “竹子和塑料都是高分子材料,以竹代塑,关键是材料替代。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思考哪些领域可以实现替代。”王戈说。

  “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要形成合力去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研发产业关键装备,实现先进制造模式。建立竹产业现代产业体系,对不同竹种的性能进行分类研究,实现竹材大规模工业化利用和集聚发展。”于文吉说。

  (本报记者 李玉兰 王洋 胡晓军)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