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业布局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11-18 13:38:50 来源: sp20241118

原标题:优化产业布局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指出,着力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新产业新赛道,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强基转型,强化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引领,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时期,国资央企超前进行战略布局,是“以进促稳”“能多干就多干一些”的体现,展现了国资央企的责任担当。

一、优化产业布局是国资央企塑造发展新动能的必然要求

会议强调,国资央企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硬道理,推动国有资本实现“三个集中”,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坚决当好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性力量、带动我国产业体系全面升级的引领性力量、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力量。为确保国资央企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发挥更为重大的功能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国资央企必须把优化产业布局作为重点工作,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拥抱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国资央企要打好主动仗。新型工业化为国资央企优化产业布局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思路,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国资央企能够转变现有发展方式,适应新的经济结构和市场需求,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上国资央企要抢抓新机遇。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国资央企以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滩占先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途径,将资源投入到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潜力巨大、高成长性和先导性的优势领域,并通过技术创新、跨界融合等方式快速获取新技术、新模式,在新兴领域中培育新发展动能。

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上国资央企要展现新作为。通过产业优化布局,国资央企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产业协同和价值链整合,并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降本增效,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国资央企要勇担新使命。“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点于“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都要求国资央企必须通过产业优化布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不仅是国资央企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手段,也是国资央企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承担更大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

二、围绕先进制造业加快优化产业布局

作为制造业中技术含量高、创新活跃度高、经济附加值高、未来成长性好的关键领域,先进制造业已然成为各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引领着未来产业布局优化的主要方向。美国正依托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夯实先进制造业创新基础,英国瞄准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实施高价值制造战略,日本政府加大对制造业智能化和信息化转型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以期巩固或扭转自身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国资央企围绕先进制造业加快产业优化布局,有利于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抢占未来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发展优势,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优势。应结合自身实际和禀赋,系统部署、精准谋划,要高位嫁接传统产业、抢滩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前瞻性未来产业、培育产业生态圈层。

打造先进制造业行业巨头,成为领军企业。先进制造业领军企业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4.0等理念模式的提出者、践行者、领导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要依托于我国产业体系完整的优势,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制造强国重点产业,以创新为引擎引领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建设完整、先进、安全的产业链。先进制造业企业要聚焦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防范化解受制于人的风险。要充分布局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精湛制造工艺、可为领军企业提供高品质配套产品和服务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自主可控、稳定畅通、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实现突破。先进制造业企业要深刻把握未来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前瞻性、颠覆性技术产业化所形成的新产业,推动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硬科技持续突破,积极探索智能制造、虚拟制造、增材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探索催生新的先进制造业门类,加快以元宇宙、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智技术迭代和熟化,不断取得标志性突破性成果。

三、加快优化产业布局的主要路径

优化产业布局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增强危机感紧迫感,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智能为重要手段、生态为主要载体、绿色为关键要素,塑造竞争优势,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强基础研究,担当创新主体地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作为国家科技力量重要组成,国资央企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突出打造原始创新能力,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全力构建“政产学研用金服”一体化创新生态链,增强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的能力,提高创新效能,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加速数字转型,促进产业智能化转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数字技术加速成熟并开始产业转化,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国资央企应进一步把握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深化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融合,挖掘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关键价值,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

加强生态建设,带动产业高级化发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链从“市场导向”逐步转向“战略导向”。作为产业链发展的核心环节,国资央企应主动发挥链长主体支撑作用及融通带动作用,以服务国家战略、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优化产业生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加快提高供应链产业链安全和韧性,积极推动与民营企业等上下游联动,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加快绿色发展,推进产业低碳化发展。在生态环境约束加剧、发展理念重大转变的情况下,绿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约束和关键变量,低碳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国资央企要将低碳深刻融入企业发展中,一方面推动产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发挥产业低碳发展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大力拓展赋能低碳的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等,优化业务布局,将绿色低碳“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作者为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刘国岩)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