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2:44:08 来源: sp20241215
争分夺秒、开足马力!
广州开发区111个重大项目竣工投试产,项目总投资额约1098亿元;广汽埃安第100万辆新能源车“新鲜”下线,全球最快达成百万辆纯电车品牌的荣誉自此归于广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首台生产设备搬入项目一期……这些振奋人心的事都发生在昨日同一天。从年头拼到年尾,广州经济稳中求进、进而有为。
站在年底的这个时间点,回首2023年,广州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号角”为起点,“点线面”共同发力,向既定目标稳步迈进。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于年内首次转正;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突破万亿元,这些数据直观印证了广州的奋进不懈。
站在新年将至的这个时间点,岭南大地上的更多人带着责任和希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迈进2024年。
广州制造业,凭什么立得稳?
最近,广州制造业迎来了年内的“转折性一刻”。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于年内首次转正。
此一“转正”,如同翻过了一个坎坷曲折的“坡”,更广阔壮丽的风光已在眼前。
沧海横流,方显广州实体经济之“实”力。
爬坡过坎,需要立得稳、靠得住、过得硬的“实”力。
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这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中流砥柱作用彰显无遗。1~11月,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优势加快形成,剔除新冠检测试剂生产影响后,其他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8%;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0倍;工业机器人、显示器、服务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3.8%、33.1%、32.6%和19.6%。
“三大支柱”立得稳,正是广州产业新旧动能换挡时期的最强依仗。
不过,爬坡过坎后,并不代表可以“松劲歇脚”,广州“实”力更要向“新”提升。
以粤芯半导体为代表的一批“芯”产业已扎根广州,龙头效应正逐步显现;全国唯一纳米领域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纳米智造产业创新中心在广州一面潜心深度技术研发,一面在产业化方面大展拳脚;包括国企和民企在内的一大批高端装备和智能机器人企业正专注自研,力争打破国外巨头的垄断局面;位于番禺的广汽埃安“灯塔工厂”一直满负荷运转,机械臂有条不紊地挥舞,产能利用率最高达160%,生产一次性合格率保持在98.5%高位;广汽和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已在蓝天翱翔,引领广州汽车“起飞”;全球首条量产256线级别车规激光雷达的生产线即将在黄埔区投入生产;“海马”号遥控潜水器、数字海底地震仪、水下滑翔机、水下自助式航行器……一批在广州自主研发的“利器”,正助力人类探寻深海的奥秘。
中流砥柱架起顶梁柱,“新”力军逐渐进入主战场,广州制造业不仅现在“靠得住”,更有能力在未来“立得稳”。
消费破万亿,靠什么跑得快?
今年年初,广州立下了“消费破万亿”的目标。如今,这个目标已告完成。根据最新统计数据,1~11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147.97亿元,同比增长6.7%。
消费破万亿,广州靠什么跑得快?
新能源汽车产销可谓“交足功课”,1~11月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33.3%,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也有4.8%的同比增长,增速比1~10月提高了足足3.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汽车消费还有效带动了石油制品和零部件等配套消费的增长,整体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6个百分点。
线上新消费业态持续活跃,限上批发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住宿餐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分别增长10.7%和23.8%。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升级正在“反哺”制造业。以高端视听设备生产为例,智能电视、影像投影仪产量1~11月同比分别增长34.3%和21.0%。
一场广州国际购物节,能从9月底一直办到12月31日,广州市各大商圈、商业载体、品牌商家、电商平台开启消费大联动。一波接一波的消费券,既是“大红包”、也是“显眼包”,撬动消费数以亿计。
一场中国(广州)国际时尚产业大会,一年间可以从B端拓展到C端,从快闪市集拓展成为一场集创意集市、品牌秀、艺术特展、音乐派对、模特大赛、慈善联跑、促销活动、脱口秀拼盘演出、随舞热浪派对、主题工作坊融合于一体的“时尚超级盛会”。
千年商都的今天,市场脉搏更加强劲、商业流量日益丰盈、货如轮转愈发快速——这就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澎湃活力。
外贸虽承压,靠什么顶得住?
1~11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9816.6亿元,全年“破万亿”已指日可待、势在必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国的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风高浪急之下,广州这艘外贸巨轮虽时而承压力,时而遇暗礁,但仍能乘风破浪、稳健续航,靠的是什么?一靠紧抓贸易新机,二靠持续释放的政策引力。
2023年,广州频频迎来外贸盛事。“中国第一展”春秋两届广交会回归线下,无疑成为广州乃至全国外贸企业的翘首期待。广州这座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再次迎来全球八方客商,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
第134届广交会收获了线下出口成交223亿美元的骄人成绩单,比第133届恢复性增长2.8%;229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会,线下参会的境外采购商近19.8万人,许多客商惊呼“广交会的热络前所未见”。
8月,当中国跨交会来到广州,众多跨境电商综试区及产业园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供货商,以及8万名专业采购商惊喜发现,广州跨境电商发展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成长,取得令人惊叹的成绩——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8年增长93倍,进口规模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为何能取得如此成绩?跨交会期间,广州市商务局积极为行业分享跨境电商“广州经验”,其中,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落地广州,就是广州加快培育跨境电商中小企业主体、构建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
11月21日,广州第4个、广东省第12个综合保税区花落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综保区数量跃居全省首位。综保区是全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平台,全国多个城市的“外贸必争之地”。而广州在其中脱颖而出,成为少有的拥有“海、陆、空”综保区的一线城市,既离不开广州海陆空优越的地理和物流基础设施“先天条件”,更离不开广州成熟的国际贸易环境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后天优势”。前三季度,广州市综保区外贸进出口达1269.1亿元,以全市0.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15.6%外贸进出口额。
投资与招商,为什么谋得远?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于一个城市的“投资大事”而言,亦是如此。今年1~11月,广州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其中,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0.8%、11.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0%,比1~10月提升3.8个百分点。
不论是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还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均为“一域”,意在为“全局”服务。
广州产业投资这个“局”,必须谋深、谋远、谋未来。
当出自广州南沙的“力箭一号”遥三号运载火箭在酒泉执行“一箭五星”任务,中国商业运载火箭事业翻开了新一页;当风电运维平台、风电起重设备、风电桩基等先进设备在阳江、湛江等地的海面上渐次铺开,广州海洋天然禀赋正加速转化为海洋经济优势乃至发展胜势;当阿斯利康、康方生物、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等生物医药健康巨头汇聚广州,带来的磁场效应为世人瞩目;当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全面投产,广州产业投资的格局正逐渐打开。
全球高端产业链上的参与者集聚在广州互动融合,催生出更多未来产业,同时与广州本地的企业在产业链条上发生“化学反应”,有力地促进了本地新兴战略产业的成长。正如法国工业软件巨头达索系统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Bernard Charlès(伯纳德·查尔斯)所言:“相信广东、广州都会有更多智能科技领域的成果展现出来,达索系统也会与广州汽车等产业达成更多积极的、有韧性的合作成果。”
一手补链、强链、延链、扩链,为现有产业盘活“存量”;另一手培育、孵化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乃至未来颠覆性产业——这就是广州产业投资“未来攻略”。
金融“大文章”,为什么写得妙?
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错落有致,在日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赤坭碳谷小镇的4000亩鱼塘上的渔光互补项目,为美丽乡村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一个年均发电量可达22133万度的项目,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约62310吨。
不为很多人所知的是,项目能顺利投产,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灌溉。建设银行广州花都分行的优化绿色信贷授信政策等措施起到了关键作用。渔光互补项目在关键时刻获得了7亿元绿色贷款,乡村振兴获得了绿色新动能。
这是广州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生动实践。广州金融通过各种创新、激励等举措,不断拓宽产融对接渠道,为广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从数据看大势。截至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6.33万亿元,同比增长9.6%。贷款余额7.65万亿元,同比增长11.0%。前11个月广州贷款余额平均增速居六大城市第一位。其中。广州绿色贷款在三季度末首次突破1万亿元,占全省绿色贷款余额的三分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前三季度,广州全市金融业增加值2134.7亿元,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全省增速,居北上广深津渝六大城市第一位。
广州的金融发展能级仍在不断提升。12月27日,广州金融放出了一手大招——《广州市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对持牌金融机构落户、增资扩股、企业上市、风投创投、期货市场、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农村金融、融资租赁、金融人才等开展资金支持。通过财政资金的真金白银,广州加码扶持金融业;加上此前密集发布的9个专项支持政策,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已经成型,一个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金融强市已在路上。
一座广州城,历经千年工商业脉络不断,它因商而工、因工而兴。当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变革周期来临、当城市的“命运齿轮”再次转动,广州已经将未来紧紧掌握在自己手里——有“实”力,就有底气;有谋划,就有信心;能求变,就有新机;有奋进,终将有成!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钟达文、许晓芳、林晓丽、赵方圆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