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建设省实验室体系助推创新发展(经济聚焦)

发布时间:2024-11-24 14:42:43 来源: sp20241124

  核心阅读

  3年来,河南省已批复建设20家省实验室,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省内“7+28”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不断助力基础研究,推动源头科技创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加速汇聚人才;加强与产业对接,不断推进更多实验室成果落地转化……省实验室正成为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引擎。

  

  研究多模态智慧网络和网络空间安全;开展电子级多晶硅提纯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建设一流种业创新平台攥紧中国种子……3年来,河南批复建设20家省实验室,嵩山、神农、龙门、墨子等实验室孕育一系列科技创新,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助推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引擎。

  面向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

  没有各类玻璃的实验器材,不见科研人员身着白大褂,在郑州市中原科技城,嵩山实验室科研平台的电脑一字排开。乍一看,还以为进入写字楼的办公区。

  2021年7月,嵩山实验室揭牌,拉开了河南省打造省实验室的序幕。“前不久,我们发布了多模态网络环境、内生安全云原生平台两项科研攻关重大成果,提供了网络环境设施和网络安全防护的方案。”嵩山实验室科研部部长张涛介绍,相关成果已获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可在政务、电力、医疗、金融等领域推广落地。

  “建设省实验室是河南为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作出的决策部署。”河南省科技厅总工程师高拓表示。近年来,省实验室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努力取得原创性、颠覆性、迭代性科研成果,推动源头科技创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位于新乡市的“中原农谷”,神农种业实验室人工气候室内,一株株小麦正茁壮生长。据介绍,这里能模拟种子全生育周期所需要的气候环境,春小麦一年可以繁育6代、花生一年可以繁育4代。

  “实验室通过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选育突破性新品种,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国工程院院士、神农种业实验室主任张新友说。去年,实验室选育的多个小麦、花生、芝麻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

  神农种业实验室南行10公里,但见黄河之水蜿蜒东流。在黄河实验室,水沙调控、防洪安全、河湖修复等情况已经装入“黄河大脑”。黄河实验室建成数字孪生黄河工场,可构建拟真数字化场景,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3年来,省实验室从无到有、加速成团,形成体系。截至目前,河南已批复建设20家省实验室,分布于郑州、洛阳、安阳、濮阳、许昌等12个城市,在电子信息、新材料、低空经济、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生物与新医药等多个领域注入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

  汇聚优秀人才,打造新型研发机构

  近期,中原纳米酶实验室组建理事会并顺利召开第一次会议,学术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会组建完毕。望着名单中一连串的知名学者,阎锡蕴对实验室的建设充满信心。

  阎锡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原纳米酶实验室主任,一直为实验室的筹建四处奔波。中原纳米酶实验室位于郑州航空港区中原医学科学城,去年10月揭牌、12月完成法人注册登记。今年7月,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当前,该实验室第一个转化项目“固氮纳米酶产业化”已经动工,有望年底前投产。

  “我们边建设、边运行、边出成果,目前正按照任务导向、交叉融合、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加快完善管理架构、优化管理体系。”阎锡蕴说,作为省里批准组建的新型事业法人单位,中原纳米酶实验室不定行政级别,拥有充分的人、财、物等自主权。

  在漯河市,中原食品实验室大厅内10余幅两院院士寄语海报一字排开。中原食品实验室副主任苏景凯介绍,实验室创新推行“1个省外首席科学家+1个省内首席科学家”的双首席制。如今,该实验室围绕六大食品研发方向组建了24个科研团队。

  据介绍,20家省实验室的主任几乎全部由两院院士担任,战略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更是汇聚数百名专家,一批批高学历青年人才也在加速汇聚。

  截至今年6月底,省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总人数达1914人,其中科研人员1509人,组建科研团队190个。今年初公布的2023年两院新增院士中,1名省实验室主任和3名省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当选。

  赋能产业发展,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硅的纯度可以有多高?龙门实验室给出的答案是:大于99.999999999%,甚至达到“13个9”。提纯到这一级别并保持稳定性十分困难,也曾是困扰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多年的技术难题。

  作为中国五矿下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硅高科具备工程应用研究优势,但基础研究等方面存在短板,长期在电子级多晶硅关键核心技术上“卡了脖子”。

  “硅是芯片的原始材料。芯片的光电传输就像是赛跑,硅的纯度越高,赛道的障碍就越少、速度也越快。”龙门实验室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科创中心主任潘昆明介绍,我国半导体硅片制造用的电子级多晶硅九成以上依赖进口。

  龙门实验室揭牌后,搜集企业技术痛点、堵点,仅用一个月便开启了“先进硅基光电功能材料”等重大项目课题。龙门实验室还设立服务中硅高科的课题联络员,发挥院士团队的基础研究优势,通过大量的理论推导和计算模拟,在数以百计的工艺组合中,寻找到了破解超高纯电子级多晶硅质量一致性难题的最优解。

  在中硅高科车间,一根根红彤彤的硅棒被加工成一块块深灰色的多晶硅,闪耀着金属光泽。“得益于和实验室合作,我们的电子级多晶硅实现了产品稳定性提升和生产成本下降。”中硅高科研发中心高级研发工程师袁振军说,产品的关键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逐步实现了国产替代。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3年来,省实验室相继建立起“以重大需求为牵引、产业链出题、实验室答题”创新模式。去年一年,省实验室签约合作企业49家,签订合同金额为6591.5万元,服务企业数百家。

  与此同时,一系列有益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正在加速出台。近年来,河南先后印发《河南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河南省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暂行)》,多家省实验室成为试点单位。

  “当前,省实验室上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下接省内‘7+28’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不断打通从科研强到产业强的转化通道,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高拓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5日 10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