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19:05:48 来源: sp20241123
仓廪实,天下安。
今年的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为“强法治 保供给 护粮安”。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国内粮食市场始终保持供应充足、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
眼下,秋收画卷正在广袤田野徐徐展开,全国秋粮收获在六成左右,秋粮收购有序推进。大国粮仓根基扎实,粮食产业提质增效,“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成色更足。
“大国粮仓”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库存充裕,市场供应充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粮食库存远高于17%至18%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小麦、稻谷库存量能够满足全国人民1年以上口粮消费需求。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粮食储备体系,粮食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大国粮仓”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
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形成了涵盖中央储备、地方储备、社会储备的多层次、全方位粮食储备体系。目前,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较2014年增长36%;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2亿吨、气调储粮仓容5500万吨;国有粮库粮食储藏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与此同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指导各地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指导服务,推动东北地区整治“地趴粮”,近十年来农户储粮损失率由8%降至约3%。同时,发挥全国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作用,及时为农户提供清理、干燥、收储等服务。
“中央储备规模稳中有增,地方储备规模增加、结构优化,原粮储备充足,成品粮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口粮储备保持较高水平,兼顾玉米、大豆等品种。京津沪渝等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成品粮储备保障能力在15天以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我国现有应急加工企业6900余家,应急日加工能力170万吨,可满足全国人民2天的消费需求。
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提高饭碗成色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2021年,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三年来,各地落实财政资金340多亿元,带动社会投资430多亿元,在提高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透露。
具体而言,《小麦》《大豆》2项国家强制性标准、2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51项行业标准发布,引导增加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各地积极培育省级区域公共品牌和好粮油产品,更好满足粮油稳定安全供给和消费升级需要;各地围绕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累计建设优质粮食示范种植基地273个,如山东省优质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到1400多万亩,新增优质粮食1000多万吨,年助农增收30亿元以上。
粮食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协同更加紧密。据了解,2023年,全国粮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6万亿元,同比增长3.6%。粮食产业年产值超1000亿元的省份达13个,其中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广东、四川等省超过2000亿元。各地打造产业集群和现代粮食产业园,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同时,以示范县、示范企业为着力点,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种粮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加快形成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
“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把发展粮食产业作为兴粮之策、富农之道、惠民之举,提高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以良法善治护航粮食安全
为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于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粮食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端牢“中国饭碗”有了更坚实的法治支撑。
粮食安全保障法对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各环节,以及粮食应急、节约减损等方面作了系统规定,为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据了解,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在行业层面组织开展系列专题培训,以法治促进管理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充分利用夏粮秋粮收购、全国法制宣传日、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时间节点,宣传解读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制度规定和条款内容,让人民群众知晓粮食安全保障法,提高全社会粮食安全意识。
“对照粮食安全保障法规定,我们将抓紧研究完善粮食储备、流通、应急、节约等方面的配套制度规范。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履行监管职责,依法行使监管职权,将粮食安全保障法确定的重要原则、重大战略、重要制度等落实到粮食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细化处罚裁量、注重执法效果,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强调。
(本报记者 陈晨)
(责编:薄晨棣、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