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0:07:13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泉州8月11日电 题:低影响少冲击最大限度保留生态 侨乡泉州擦亮“城市之眼”
中新网 记者 龙敏 商永
日落时分,在福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生态公园的百崎湖,金色夕阳洒向宽广的湖面,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秀美如画。
占地308公顷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生态公园有山、水、林、田、塘、湿地等自然景观,中间百崎湖水系贯穿而过:一廊为百崎湖水系生态廊道;四区为山水田塘展示区、海绵城市展示区、田园风光展示区、果林荷塘展示区;多景包括了百崎夕照、孤独码头、3D打印山水桥等。其中,百崎湖是泉州最大的江海交汇湖泊,被称为泉州“城市之眼”。
曾经,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生态公园所在地都是荒废的农田、杂地和鱼塘虾塘鸭塘。在公园从事环卫工作的洛阳镇上浦村村民陈芽说,这里靠近河流入海口的咸淡水交汇区,之前养殖和农村污水排放长期失管,导致生态环境变得很差。
近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生态公园。 中新网 记者 龙敏 摄2017年,泉州率先提出打造“生态连绵带”,防止城市无限扩张,解决生态斑块破碎化问题,让居民感受到城市生态景观的品质提升。
作为生态连绵带建设先行示范的泉州海丝生态公园,以低影响少冲击最大限度保留生态的开发原则,利用现状的生态环境,梳理自然山、水、田、塘等特色自然条件,优化河道岸线,并结合现状地形特点设置农田花海等大地景观,同时通过慢行系统将不同的景观休闲节点进行串联,打造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生态公园,成为泉州市民新的休闲胜地和城市打卡地。
山水林田融入城市
清晨,市民吴先生几乎每天都要绕园慢跑,“我家就在这附近,这里就是天然氧吧,每次晨跑完,感觉一整天都很精神。”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生态公园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基底,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用实际行动践行助力将山水林田融入到市民生活的城市中来。项目设计施工方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华南事业部设计总监上官纪荣介绍,公园以百崎湖自然水系为脉络,以绿道路网为骨架,串起山、水、林、田、塘、湿地等自然景观,形成相互衔接、连绵成片的生态体系。
依托原有地形资源,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生态公园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生态。在项目实施中,原生态景观保护面积为155公顷,占比50.36%;生态提升修复面积126.04公顷,占比40.98%,而低影响开发模式建设的基础设施面积仅占8.66%。
农区“微整形”变景区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生态公园坚持低影响低开发的原则,以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山水格局、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文化、就地取材为基础。
原本的一块块鱼塘、连片的荒地旧貌换新颜。上官纪荣介绍,把阡陌田埂变成游览路线,避免了重新开路;利用建设清理出的卵石建设旱溪、生态鱼塘驳岸等景观;将拆迁过后的老旧废弃的材料,合理用于建筑、景墙中,体现生态的意义和乡土的传统韵味;在绿化种植上,通过移植场地内及周围拆迁村庄树龄较大、姿态较好的乔木,尽量保证不减少本土树种的绿量。
泉州台商投资区农林水与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谢家松介绍,公园通过少冲击做到保护优先,生态涵养;通过少干扰进行综合开发,和谐共生;通过低干预,达到风貌塑造和绿色服务,农区“微整形”变景区。
基本农田的保留,防风林带的保留,水田鱼塘的保留等构成公园的生态底色。谢家松说,既提升了生态环境,又保留了人们的乡土记忆。
农民维护公园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生态公园突出基本农田的保护,通过种植耐盐碱且具有观赏价值的农作物,提高已盐碱化农田产量,改良土壤,同时形成成片的生产性农业景观,带动乡村旅游。泉州台商投资区招商文旅集团副总经理郑兴文介绍,公园整合既有资源,保持农业运作,让村民有收入、公园好维护。
他说,将引导农民分类种植农作物包括观赏性农作物,形成整体成片的观赏景观,解决了大面积景观系统管养问题,带动周边乡村的餐饮收入、住宿收入、产品收入,致力实现一片农田多份产出。
今年62岁的陈芽也成为公园的环卫工人。她说,公园建成前,种植花生、地瓜等只够自给自足;如今,不仅能享受到家门口公园的绿色福利,每天骑车十分钟就能到公园,每个月能增收2200元人民币。(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