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在新时代的浪潮里

发布时间:2024-12-14 02:05:08 来源: sp20241214

万顷碧波,战舰破浪。

作战指挥室内,灯光将空间分成两个部分——

灯光下,指挥台位,指挥员们紧盯态势大屏,不时翻动着手中的作战方案。

灯光暗处,操作台前,雷达操作手不断调整搜索方式,在复杂的回波中,搜索对比各种目标。

战斗警报骤然响起,作战指挥室的白炽灯全部熄灭,微弱的作战灯亮起,全舰人员进入战斗状态。

这样的情形,海军大连舰官兵再熟悉不过。时代大潮,浪奔浪涌。全舰每个战位上的官兵,合力奋进,汇聚成驱动战舰驶向深蓝的澎湃动力。

f56b6237b1546e3e968763e5fe7662b7.jpg

大连舰远海联合训练出征誓师大会。杨云翔 摄

“我们的装备已经跟上时代浪潮,我们的理念更要勇立潮头”

站在大连舰高高的驾驶室里,航海部门干部张亚峰举起望远镜,透过舷窗观察着舰艇前方的开阔海域。收到指示,他指挥操舵手开始加速。

战舰加足马力,劈开层层浪花,在原本平静的海面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印记。

耕波犁浪。成为一名水兵之前,张亚峰还体会不到这个词的形象贴切。

张亚峰至今记得,那一年,他刚刚从军校毕业,在某型舰艇上当兵锻炼。一次任务中,他所在舰艇跑出了最高航速。

站在驾驶室里,张亚峰仿佛能感受到发动机隔着层层船舱传上来的热浪。战舰晃得他几乎要吐出来。然而,这个速度却比编队中最快的一艘舰艇慢了6节。

“6节的差距,看起来不大,却怎么也追不上。”张亚峰说,“时间就是战斗力。你比别人慢几节,任务就可能失败。”

如今,站在中国最新一代导弹驱逐舰的驾驶室里,感受着国产发动机带来的强劲动力,张亚峰格外自信:一旦接到任务,大连舰就能跑出最高航速,以最快速度到达任务地点。

大连舰跑出最高航速的同时,全舰官兵也在以自己的“最快速度”奋力奔跑。

今年,是三级军士长宋叶根与舰炮结缘的第19年。

“这么多年,您有没有统计过一共打了多少发炮弹?”听到记者这个问题,宋叶根摆摆手笑着说:“年轻时,每一次实弹射击都很紧张、很激动,还真记过数目,但近几年打得多了,就没记了。”

聊起大连舰的战斗力建设,宋叶根提到一个词:毁伤率。这名老兵认为,舰炮毁伤率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官兵已经完全掌握了新式武器装备。

“舰炮打得准,并不代表我们业务学得通,武器系统有时也会骗人。”宋叶根告诉记者,最近这些年,任务越来越饱满,专业越来越难“啃”,自己和身旁战友们晚上加班的时间普遍比以前更长了,特别是去年以来,大家赶考的心态越来越急切。

一方面,随着武器装备性能提升,大连舰的软硬件与之前舰艇的底层原理虽然相通,但实际操作还需要官兵重新学习。

另一方面,现代战争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战争制胜机理、制胜要素、制胜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现有的战法训法能否适应未来战争?未来的打击目标有什么新特征?这些,都催逼着大连舰官兵加紧探索战斗力生成的新路径。

“加速”,已经成为宋叶根和战友们的常态。“我们需要抛去许多旧的东西,去重新学习全新的专业。”宋叶根时常感叹时间不够用,他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饭后睡前,抓住所有机会钻研专业。

每名水兵心中,都有一张世界地图。在接连不断的任务中,大连舰“点亮”了一处又一处陌生的海域,新训法、新战法不断得到印证。

“我们以前常讲,有什么装备打什么仗;现在,我们更习惯说,打什么仗造什么装备。”大连舰舰长告诉记者,“我们的装备已经跟上时代浪潮,我们的理念更要勇立潮头。”

在这位舰长看来,与此前几型舰艇相比,055型驱逐舰不只是装备的更新换代,更是战舰建造理念的重塑革新。“现在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大驱’对战斗力的提升会更加明显。”他自信地说。

“舰员和战舰都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一次次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走进大连舰,记者发现,舰上的官兵有一套自己的“网络”。

“沙沙沙……”白噪声充斥着狭窄的舱室,看不见的电磁波穿透战舰,向各个角落蔓延。这里,是通信兵的战场,他们通过电磁波,搭建起战舰的网络。

如果把大连舰比作一名勇士,那么通信系统就是他的神经系统。如果通信突然中断,战舰会如人瘫痪一般无力。

海军上尉吴畏对一次“断网”经历记忆犹新——

那是一次实战化训练。按照要求,大连舰进入无线电静默状态。茫茫大海中,战舰仿佛化身一座孤岛,与外界分隔开来。

尽管静默时间不长,负责通信的吴畏却有些紧张。静默结束后,能否最短时间内恢复通信?他心里一时有些没底。

事后,他扪心自问:如果战场上发生通信无法恢复的特情,自己能否冷静下来,及时处置问题。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他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查漏补缺。

大连舰上,通信部门负责的众多设备,指标各不相同。近年来,随着战舰活动的海域更加广阔,执行的任务越发多样,通联对象更加多变。这些,都给通信部门带来更大的挑战。

“大驱”加速,离不开每一名官兵直面风险的勇气。挑战面前,谁有勇气迎难而上,谁就能收获更多。

因为名字与“无畏”谐音,儿时的吴畏被伙伴们取了一个外号叫“无畏级战列舰”。后来,吴畏考上军校,毕业后真的与“大国重器”有了交集。

每一名海军军官,都曾有过这样一个“舰长梦”:驾大舰,闯大洋。

按照规定,只有全训考核合格的舰长,才有资格指挥战舰勇闯深海大洋。培养一名舰长,往往需要10年以上时间。

大连舰首茬官兵,对第一次在船厂见到大连舰时的情形,记忆犹新——最开始,大连舰只是一个铁壳子。在舰长的带领下,官兵用自己的双手,与船厂的工作人员一起,一点点将这间“毛坯房”建成了如今这个样子。

面对一片未知的水域,船到底该怎么开?是依靠经验丰富的官兵平稳度过最初的建设期,还是另起炉灶、培养出独属于大连舰的一批新骨干?

舰长选择了后者。“大连舰经历了一个转型阵痛期。”他说,“大连舰组建初期,舰党委大胆尝试让一些学习能力强、踏实肯干的年轻官兵担当重任。”

这样做,有利也有弊。年轻官兵没有太多经验,他们的成长需要经过大量任务来历练。这个过程中,任务有可能完成得不好。这便需要舰领导始终把握任务的关键环节,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年轻战友,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这样选择的优点也显而易见:这些年轻人一旦度过成长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舰艇上的人才结构都能保持良性循环。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能否大胆进行改革调整,加速驶入未知海域,考验着舰党委一班人的勇气。“破茧成蝶,从来都是个痛苦的过程。只有勇敢直面,才能收获化蝶后的喜悦。”舰长说。

如今,大连舰上,随处可见年轻的军官担任部门负责人,不少初级军士也已经成长为舰上的中坚力量。

“舰员和战舰都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一次次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在舰长看来,舰艇战斗力建设的过程,其实也是个试错的过程。是否有勇气面对未知的海域,是否有勇气承担选择的后果,考验着大连舰每名官兵。

面对挑战,大连舰官兵没有犹豫退缩,他们勇敢地战风斗浪。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更远的深蓝。

“当战斗打响那一刻,我们要把战舰的最佳状态拿出来”

巴黎奥运会,中国首枚金牌被中国射击队拿下。“10米气步枪的靶心到底有多小?”这一话题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在大连舰一级上士李佳萌看来,奥运会气步枪射击,与舰艇主炮的射击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次实弹射击,主炮的目标是10千米以外一个直径3米的球体。这个目标看似庞大,实则大部分浸在海水里,只有极少一部分露出海面。万米之外,击中一个肉眼几乎看不到目标,难度可想而知。

最终,李佳萌和战友们凭借精妙的配合,完美命中目标,炮弹将球体击穿打破。

这,只是大连舰按实战要求从严从难练兵的一个缩影。紧锣密鼓的实战化训练,在大连舰上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翻开2023年的训练统计,记者发现,大连舰截至年底保持在航状态的累计时间,是计划指标的数倍。这意味着,大连舰几乎不是在任务途中,就是在训练路上。

舰员们战斗力的不断提升,给了这艘万吨“大驱”更多加速航行的底气和随时能战的能力。

“在舰上工作,我们最关心‘磨损程度’。”李佳萌告诉记者,随着训练强度越来越大,主炮零部件的更换也越来越频繁。工作中,他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细致检查主炮各个部位,消除可能影响射击的隐患,因为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因素,都可能导致主炮无法射击。

这一点,一级军士长乔德军感受得更明显。

相较以前的战舰,055型驱逐舰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程度更高,这便需要每名舰员都具备体系思维。舰上任何一个要素,哪怕只是一个传感器出了问题,就有可能影响整个作战链路。

作为舱段技师,乔德军有个习惯,每顿饭后,都会在舰上转一圈,确保各舱段设备始终处于正常状态。他说:“当战斗打响那一刻,我们要把战舰的最佳状态拿出来。”

面对接连而至的试验验证任务,大连舰副舰长提出一个关键词:落地。

实施某任务前一天晚上,这名副舰长牵头组织各部门负责人以及院校、厂家代表,开了一个很长的会。

新装备要安置在舰艇哪个部位?试验人员有哪些需求?舰上官兵该如何配合?针对一系列具体问题,他们在会上进行了详细部署。

“装备的事、打仗的事,一定要落地,不落地一定会出问题。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今天所演练的场景,是否就是明天的战场态势?”这名副舰长认为,随着战斗力建设加速发展,关于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如何让这些成果在一线部队应用落地,显得尤为重要。

每一次任务,既是大连舰官兵锤炼自身本领的一次机会,更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切切实实战斗力的关键一步。

“一艘战舰,不仅要开得快,更要开得稳。”这名副舰长用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结束了这次采访。

走下大连舰,记者回眸望去,远处,向南,向深蓝,更加广阔的海域等着这艘万吨“大驱”去劈波斩浪……(贺逸舒)

(责编:陈羽、黄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