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09:22:39 来源: sp20241230
中新网 赤峰6月29日电 题:赤峰马鞍山下,张国利的多民族家庭幸福生活
作者 杨程晨 葛艾林
马鞍山脚下,张国利家面积不大,但窗明几净,小院一侧种有果树、花卉,另一侧停放着电动汽车、三轮车。院门前旗杆高竖,一面国旗在山谷中飘扬。
“我们家现在共有11口人,有汉族、蒙古族、满族3个民族。”张国利的小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家中四世同堂。近日, 中新网 记者参加“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来到马鞍山村,张国利老人接受了媒体采访。
张国利家是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的一个典型多民族家庭,家里的11口人有汉族、蒙古族、满族3个民族。图为张国利的全家福照片。(资料图)张国利供图“正当中的是我母亲。”指着墙上的全家福照片,他一一介绍家庭成员的民族,“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组成多民族的家庭,都是因为缘分。咱们农村过去‘说媳妇’也不刻意分辨民族,介绍人介绍彼此的时候,不会过问对方(是什么民族)。”
张国利的多民族家庭,是他所居住的马鞍山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互嵌式”生活的缩影。这个村子有420户,汉、蒙古、满3个民族在此世居。2020年至2022年,该村先后被评为市级、自治区级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近年来,马鞍山村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发展山葡萄产业3500亩、农家乐16家,成立旅游公司带动乡村旅游产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万元。
“现在的生活,跟过去比,是太好了。”张国利夫妇有几亩山葡萄地和杂粮地,加上外出打工所得和村里其他收入,二老的年收入可达10万多元。
令张国利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年村内环境明显变好了,特别是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发生了大转变。“过去大家随意扔垃圾,后来村里给配备了垃圾箱,还有专人来回收垃圾。村里的道路变干净了,路况也越来越好,晚上串门不带手电筒也不用担心走路被路面坑洼绊倒。”
离张国利家不远的马鞍山林场始建于1962年,曾获颁“全国十佳林场”荣誉称号。因为这方碧绿,喀喇沁旗近年着手发展旅游业,张国利盼望有更多的游客来到自己的村子,“看看现在的马鞍山发展成了什么样”。(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