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5:31:37 来源: sp20241126
奶业既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还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为居民营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也成为全球第四大奶业生产国。当前,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乳制品在国民营养改善中应有的作用。
我国奶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2018年以来,伴随奶业振兴政策出台和消费信心恢复,我国奶类生产由长期徘徊转入快速增长,2023年奶类产量达到4281.3万吨,年均增速6.2%。标准化规模养殖成为主流,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也就是“奶牛营养餐”普及率超过95%,机械化挤奶率达到100%,奶业已成为畜牧业中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产业之一。
与此同时,奶类消费仍显不足。我国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虽然由1980年的1.2公斤增至2023年的42.5公斤,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仅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的37%。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推荐量相比,仅相当于推荐量的22.6%至37.7%。奶类消费不足已成为居民食物营养改善和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
持续扩大奶类消费需多方着手,既要提高居民营养认知,也要提升奶业产业链韧性。
从消费者对奶类营养认知看,奶类尚未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有关调查显示,居民对不同奶类认知达标率仅有40.4%,绝大多数消费者不了解常温奶和低温鲜奶的区别。奶类消费方式单一,多以液态奶为主,干乳制品消费水平较低,2023年我国人均奶酪消费量(折原奶计)1.3公斤,在整个奶类消费中占比仅3.0%。
从乳品加工业产业链整体韧性看,国产生鲜乳加工以液态奶为主,但液态奶加工日趋高端化,加工结构不尽合理。据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UHT奶(常温奶)平均零售价格12.5元/升,与原料奶比价由2010年的2.2增至3.8,高于国际上2.0左右的平均水平。一旦遇到供给过剩,只能加工成价值低、储存期相对较短的大包粉予以消化,产业链整体韧性明显不足。
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居民食物消费的长期趋势看,奶业是未来增长潜力最大的朝阳产品。扩大奶业消费,既可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又可惠及人民群众营养健康,还可有效培育农业经济新增长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途径、多主体、多措施、全产业链合力推进。
从需求端看,加大奶业科普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做科普、覆盖全人群的科普环境。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奶业科普宣传工作,制定专门工作方案,充分调动所属部门各类主体开展奶业科普宣传工作,努力打造覆盖全人群、全社会的科普氛围。扩大“学生饮用奶”推广规模,培育壮大奶类消费群体。适度提高“学生饮用奶”的补贴标准,将“学生饮用奶”纳入学校食堂供应体系。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激发市场消费活力。将奶类融入国人餐饮习惯。扩大奶类消费场景。推动奶类产品进社区、进机关等集中供餐点,把奶类供应纳入营养健康食堂的评价体系。
从供给端看,推动乳品加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产业链韧性。推行产加销贯通,引导企业生产平价牛奶,让平价健康奶制品成为市场主流。扶持企业发展奶酪、乳清生产线,有效提升婴幼儿配方奶粉第一大主料乳清粉自主供应能力,防范原料奶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确保奶农利益、奶业健康发展。适当下调乳制品加工企业准入规模门槛,让更多规模牧场能够自行加工并生产具有地域特色的乳制品,让更多的平价乳品进校园、进社区,延长养殖场产业链,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4日 18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