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9:29:05 来源: sp20241123
新华社昆明9月28日电 题:边疆佤寨焕新生
新华社记者王贤思、严勇
寨门、打歌场、祭祀房、牛头桩……这一散发着浓郁原始部落气息的佤族村寨翁丁,位于西南边陲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
从前,翁丁村的人们以部落为单位依山而居,过着犁地靠牛、吃水靠背、点灯靠油的生活。
现如今,当地百姓摆脱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以发展旅游产业的方式传承和传播着佤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推动边疆乡村振兴。
9月22日,翁丁村村民在寨子里唱歌。新华社记者王贤思 摄
在寨子口,佤族村民为游客额头点上代表祝福的“娘布洛”,佤族文化之旅由此开始。
游人所到之处,必有歌舞相伴。在抑扬顿挫的佤族调子声中,村民与游客围成一圈,开始“打歌”,他们的步子时快时慢,欢快前进。
进入寨子,就如同进入一场沉浸式真人实景剧,旅游博主周琪奇说:“在寨子中的每一处几乎都能触发‘剧情’。”
“佤小宝在翁丁等您”是肖尼不勒的社交媒体账号名称,他从小自学唱歌跳舞,后来便以此为生。有了抖音账号之后,他就把自己唱歌跳舞、扮演原始人、放牛等视频传到网络上。他说:“在社交媒体上宣传自己的家乡,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看着粉丝量逐渐增加,肖尼不勒很欣喜,有更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家乡和佤族文化。
9月22日,翁丁村村民在寨子里表演。新华社记者王贤思 摄
近年来,翁丁村成立了乡村振兴理事会,探索“村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村民们发挥自身优势,嗓音好的唱歌、能跳舞的跳舞、会织锦的织锦,纷纷从事起旅游相关工作。
刀建强去年从云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临沧,来到翁丁村,成为一名专职导游。他说,现在每天至少能带3个团的游客,还接待过来自法国的游客,“公司会给导游进行培训和考核,加上不断实践,讲解越来越熟练。”
开在半山腰上的“云卷云舒”咖啡店,是游客驻足休憩的站点之一。坐在咖啡店阁楼阳台上,喝一杯“翁丁的云”,远眺整个寨子,背后山上的梯田里传来稻香。
咖啡师杨青云今年20岁,正动作熟练地给顾客点单、做咖啡。她说,咖啡店日均营业额有400多元,在闲暇时她还会去沧源县城找其他咖啡师交流学习,提高技能。
9月23日,杨青云在给顾客制作咖啡。新华社记者王贤思 摄
2021年,翁丁村火灾发生后,专家、学者以及社会人士为恢复重建、更好保护翁丁村建言献策,最终重建翁丁村的计划得以落实。
据了解,在重建过程中,房屋建设采用了原材料及原工艺还原的办法,当地文物保护单位还给每个房子都配备了烟雾感应器。
寨子里用上了自动化消防喷水设施,每日喷淋两次。水柱在空中交汇形成拱桥,在阳光照射下现出道道彩虹,构成了特别的风景线。
80岁老人李子帅家里的巡查表上,记录着每天家中生火、熄火的情况。老人亲切地和每一位路过的游客招手,并招呼游客坐下喝茶。一位从昆明专程到翁丁村游玩的游客说:“虽然听不懂佤族的语言,但有种感染力在心窝蔓延。”
这是9月23日拍摄的翁丁老寨。 新华社记者王贤思 摄
据统计,今年以来,翁丁景区已接待游客18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820万元,最高单日游客接待量达7588人次。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打新谷、扬新谷、尝新米,翁丁将在国庆节期间迎来新米节活动,庆祝丰收,迎接四方游客的到来。
“来吧,体验一下佤寨的生活。”周琪奇说,告别翁丁时,佤族歌曲“加林赛”的旋律还在脑海回荡。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