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7:36:22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 孙自法)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中亚粮食安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极端气候事件及影响”(EXCEIS)团队谭亮成研究员联合中外同行开展的研究表明,过去30年间中亚五国粮食安全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面临危机。气候变化显著影响中亚五国的粮食安全,年均温度和降水与粮食安全存在“倒U”型关系,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对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这一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关联研究由谭亮成团队与西北大学苏芳教授、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鲁斯塔姆·奥若兹巴耶夫(Rustam Orozbaev)博士等合作完成,相关成果论文近期在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在线发表。
1990年-2019年中亚五国粮食安全二级指标变化趋势。谭亮成 供图论文通讯作者谭亮成接受记者采访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亚五国深处内陆,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发展落后,使得该地区的粮食安全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中亚五国粮食安全现状如何?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对粮食安全有什么影响?未来将如何发展?这不仅影响中亚国家自身的发展和稳定,也对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带来挑战。
为此,在本项研究中,合作团队基于1990-2019年中亚五国的气象、农业、经济数据,利用“经济-气候”(C-D-C)模型从粮食可用性、可获得性、可利用性、稳定性等方面综合研判中亚五国的粮食安全现状,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对五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与机制,并预估了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五国粮食安全的发展趋势。
这次研究表明,全球变暖预期下中亚五国的气温和降水量可能持续上升,该地区未来的粮食安全将长期受到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合作团队建议,中亚各国应增进气候风险认识,积极采取各项举措以适应气候变化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谭亮成表示,他们的研究还提出人地系统视角下中亚五国粮食安全的发展路径,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亚五国粮食安全的合作机制。
发展路径方面,中亚五国需要采取不同的针对性策略来解决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包括发展绿色节水农业、合理开发耕地、调整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采用农业节水技术、利用先进的农业监测技术等。
合作机制方面,建议中亚五国积极利用“一带一路”契机引进外资资本、先进技术等要素,加强粮食贸易和确立粮食合作机制,依托上海合作组织农业基地等平台进行农业领域技术与产业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和磋商机制,推动本国粮食产业链资源高效配置和深度融合。(完)
【编辑:张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