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6:24:53 来源: sp20241128
图①:哈曼音响丹东工厂 图②:孔雀表业 图③:丹东港 图④:丹东市景 本文图片均为刘海东摄
“这是我们自主研制的自动计时码表机芯,它弥补了以往此类产品零件种类多、秒针抖动等缺陷,计时的稳定性提高了,使批量生产成为可能。”在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孔雀表业(集团)有限公司产品展厅,工会主席王广文介绍,凭借全流程自主研发,这款产品成功申请了12项专利,是中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计时码表机芯。
凭借300多个种类的机芯产品、100多项专利技术,孔雀表业成功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丹东,很多像孔雀表业这样的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丹东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目标,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更大作为和担当为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作出积极贡献。
亮出“沿海范”、打好“开放牌”,从“一隅”走向“前沿”
丹东在哪里?打开辽宁省地图,这里是祖国边陲、交通末梢。跳出辽宁看丹东,这里是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黄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向西,沈阳都市圈近在咫尺;往北,东北区域市场广阔;朝东朝南,日韩等国隔海相望……
思路决定出路。“聚焦‘建设在东北亚地区有影响的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型城市’的发展定位,我们不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着力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合作,加快打造辽宁和东北东部对外开放新前沿。”丹东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2023年10月19日,首届中国(丹东)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开幕,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企业参展,展品达万余种,是近年来丹东地区参展国家和地区数量最多、参展企业和展出商品规模最大的一届展览会。
“在当天举行的采购商对接会上,来自各地的40多家企业和商协会组织,与100余家丹东本地企业和参展企业就进出口贸易、商超供应链、服装纺织品、农产品等进行对接洽谈,现场共达成意向合作项目15个。”丹东市商务局局长张美华表示。
强化“枢纽”和“前沿”意识,丹东进一步畅通开放通道。积极融入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通道规则标准软联通;丹东港口岸扩大开放项目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开放泊位增加至22个;丹东机场开通丹东—青岛、丹东—扬州—广州航线,开通丹东—南京货运包机航线……
哈曼(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车间内,两条新投产的低音汽车扬声器生产线正有序运转。“二期项目于2022年7月开工建设,总投资6900万元,预计到2024年上半年全部投产。”哈曼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哈曼在丹东不断追加投资,2023年产值预计达到24亿元,带动了丹东市电子信息、物流等相关配套产业链的良性运转。
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是丹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型城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出台《丹东市利用外资若干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等主导产业,2023年1—10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完成400万美元,同比增长1.2倍。”张美华表示。
引进来,也要走出去。2023年以来,丹东全面推进《丹东市海外抢单专项行动方案》,用足用好RCEP享惠规则,组织百余家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30余场,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签订出口意向订单50多亿元。2023年1—11月,丹东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53.3亿元,同比增长7.5%。
前不久,经辽宁省自贸办审核评估,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成功获批辽宁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经多年发展,我们在仪器仪表、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拥有一批龙头企业,产业基础扎实。”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投资促进局局长王正东表示,下一步,将强化与辽宁自贸试验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投资贸易自由便利、金融开放创新等重点领域的联动创新步伐,打造发展新格局。
先后分15批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1563项,市场主体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开办率达到98.59%;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9.62%……“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我们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靠市场、契约、效率吸引各方投资者,开放环境日益优化。”丹东市营商环境建设局三级调研员刘春生表示。
亮出“科技范”、打好“创新牌”,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丹东着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量”。
“近年来,我们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持续实施百企百亿技改行动,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多项政策措施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丹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新突破。”丹东市工信局局长代晓东表示。
“截至2023年底,丹东拥有在有效期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户,认定数量位列全省第五位;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户,认定数量位列全省第三位;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2户,认定数量位列全省第五位。”代晓东说。
造就行业“小巨人”,离不开在细分领域的深耕。50多年前,丹东工业射线仪器厂生产出第一台X射线工业探伤机,丹东仪表元件厂诞生了第一支X射线管。此后,丹东一直拥有国内规模领先的射线仪器产业集群,目前行业有近40家企业、从业人员2000余人。其中,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先后研制成功液化天然气瓶专用数字成像检测系统、液化天然气瓶专用全自动智能式成像检测系统、储罐专用平板成像检测系统等高端设备,如今产品占国内射线市场份额的1/3。
丹东市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我们在仪器仪表、纺织服装和综合领域建成并运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个,建成并运营丹东纺织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智慧能源计量工业互联网平台、油气生产智能监控工业物联网平台等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代晓东介绍,全市上云上平台企业数量达到439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7户,规模以上企业上云上平台率达到14.2%。
同时,丹东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丹东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6.9%,比全省高10.9个百分点。
2023年以来,丹东高新区育成中心“蒲公英”孵化器、半导体设备中试基地和鸭绿江未来实验室全面启动运行;东港市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成功举办首届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高校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将科技创新作为振兴发展的战略支撑,丹东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持续提升创新引领力。
“得益于省市的人才政策支持,2023年10月,我们柔性引进山东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开展智能旋流器技术攻关。”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吕涛说,目前公司共拥有专利180多项。
亮出“宜居范”、打好“生态牌”,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现在道路平整了,楼也粉刷了,住了几十年的老旧小区大变样。”隆冬时节,瑞雪降福。粉刷一新的老旧小区,让家住丹东市振安区珍珠街道东齐路20号楼的居民刘茂生心里亮堂起来。
连续多年,丹东市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年度民生实事。“面子”和“里子”一起改,通过实施外墙保温、道路维修、小区绿化等一系列改造措施,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市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高。
“2023年以来,丹东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老旧小区改造等,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促进老城区功能优化,进一步完善新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质品位,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丹东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上午9时,在万家宜康兴东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食堂整洁卫生的后厨里,厨师们有条不紊地做着开火准备:刷锅、洗菜、备料……服务员在宽敞明亮的堂厅里摆放桌椅,等待着老年客人到来。11时整,低盐、少油的“四荤四素”出锅上桌。
可口的菜品、整洁的环境、优质的服务,确保老人吃得上、吃得起、吃得好,让老人享受到幸福的养老“食”光。据了解,丹东市以现有的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养老服务站为主体,以物业服务企业、社会餐饮机构等其他单位为补充,统筹规划、布局“长者食堂”的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有效破解了周边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
波澜壮阔的鸭绿江、巍峨耸立的凤凰山、风光瑰丽的青山沟……无数美景绘就“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边陲画卷。持续擦亮“生态底色”,是丹东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的另一个缩影。
近年来,丹东以“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基础,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1年4月,《丹东市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印发。”丹东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清单将全市各地区、各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进行全面规范固化,逐条列出,有效避免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多头、责任真空、责任模糊等现象。”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中国十大养老胜地、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市……向绿而行,丹东在培厚生态环境“含绿量”的同时,也提升了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