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别急着做法官,现实中避免成看官

发布时间:2024-12-22 23:01:24 来源: sp20241222

  一个小女孩消失在大海边,刚刚结束的热闹长假,留下一个令人忧惧的悬念。

  10月4日,4岁半的女孩芯芯和家人到上海浦东南汇新城海滩玩耍。第二天凌晨,她的父亲网上发帖寻女,请求网友帮助。

  这名父亲的说法是,他让在海边玩耍的女儿独自等待,自己离开去拿手机,10多分钟后返回时,女儿已不见踪影。母亲对媒体说,她和孩子外婆一直留在岸上,照顾另外一个年纪小的孩子。

  一开始,很多网友都相信,长假出行,人潮人海,这大概是一起“常见”的“走散”事件,孩子很快就能被找回来。有网友提供当天下午在同一片海滩上拍摄的影像资料,试图拼凑芯芯的行踪,画面中有和小女孩相似的身影。

  那条鲜亮的蓝色连衣裙,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揪心。

  此后,上海警方通报,初步排除芯芯被他人带离海滩的可能,图像中疑似她的身影“在原地等候约10分钟后,向水边走去,在水边摔倒后消失在海浪中”。

  警方组织了大量警力沿海边展开拉网式搜索,消防部门出动了红外感应无人机,救援人员进行了多日的搜寻,至今尚未发现芯芯的踪迹。

  人们无法理解,为何一名父亲会把4岁大的孩子独自留在海滩上——那太危险了。

  这名父亲曾对媒体解释,女儿在海边玩得开心,他想记录一下,就回岸边取手机。他说自己大意,本来想快去快回,结果路上被石头割伤脚趾,耽误了时间。芯芯的母亲则表示,海滩上人很多,她看不清远处女儿的情况。这是一家人第一次来上海南汇海滩玩耍。

  在参与救援的蓝天救援队成员发布的照片里,有黄先生找孩子时受伤、在石头上留下的两处血迹,也有他在现场给救援人员作指引的举动,部分印证了这名父亲的话。

  报道显示,黄先生称,目前搜集到的、最后确认芯芯身影的海滩照片定格在17点53分,警方找到的疑似溺水画面拍摄于17点54分。还有一名网友,提供了一张据称是18点06分拍下的照片:一个身形、衣裙轮廓与芯芯相仿的幼儿剪影,独自站在海滩上。

  随着更多信息被披露,此时的舆论场俨然成为公审芯芯家人的广场,人头攒动。“女孩曾经被丢弃、他是女孩的继父”——这话来自广场上的“自诩知情者”,然而很快被证实是谣言;“她还有个弟弟,家人肯定不上心,说不定不想要她了”——人里的“阴谋论者”在交头接耳;“爸爸带娃,活着就行”——广场上的调侃者引发一些哄笑;“要追究父母的责任,他们构成了过失致人死亡罪!”人群中的“指控者”开始推动审判,大有认定父亲失职,逼他为女儿偿命的架势。

  也有人发出制止的声音:“别忘了,武汉小学生校内被老师开车撞倒身亡后,他的母亲因为网暴坠楼身亡,不要让悲剧重演。”那一幕发生距今还不到半年,失去孩子后,这位母亲从单位匆匆赶来接受媒体采访,网友对其穿着和妆容展开了恶意评价,认为她不符合一个刚刚失去孩子的妈妈的样子,而是化了妆,穿着得体,还指责她对校方的质疑言论冷静,条理清晰,打扮如此精致是为了蹭热度,方便日后开直播带货。一周后,这位母亲坠楼身亡。

  很快,人群里又出现义愤填膺的反驳声:“能一样吗?那个妈妈又没有什么责任,这个爸爸问题可是很明显。”

  事关儿童生命安全问题,人们理当义愤填膺。但目前女孩仍未被找到,相关的调查和处理还在进行中,很多事实尚未被还原。如果如“阴谋论”者的猜测,这就是有预谋的故意杀人,像重庆男子将亲生儿女摔下15楼的案件一样,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如果孩子父亲只是一时大意,其是否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争议也比较大。

  我们的愤怒和心碎转化成字句前,请再等一等。

  父母需要对未成年人承担监护职责,包括这起事件在内的诸多现实案例都一次次表明,一时的疏忽和大意,很可能就会将孩子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酿成父母抱憾终身的悲剧。近年来并不鲜见的诸如父母把孩子单独留在家中、留在汽车内所引发的悲剧,也让法律界有了设立“疏忽照顾儿童罪”的呼吁。

  保护孩子,是人类毫无争议的共识。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民法典第36条也规定,当监护人出现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等情形时,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然而法施行的基本前提是,芯芯能回来。

  美国一些州的法律,将忽视儿童的健康、甚至未对儿童进行适当的照顾视为刑事犯罪。在澳大利亚,家长把12岁以下的孩子单独留在家中或者让孩子单独出行,被邻居和社工发现并向警方报告,家长就有可能面临指控。在我国香港地区,如果监护人把孩子留在家里或者脱离监护人控制的场所,不管是否出现严重后果,都将构成犯罪。

  我们看国外的影视剧,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邻里间,听见谁家孩子哭、大人吵,不论关系远近,都会过去查问,或者直接报警。过去我们还迟疑“别人家的事,你管得着吗,多管闲事”,现在我们很清晰,儿童是人类共同的未来,保护儿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在痛斥芯芯父亲的疏失之余,我们也不妨在生活中多加注意,遇到疑似无人看管或可能陷入危险的未成年人时,停下来多问一句,多看一眼。也许一句话、一个电话就能挽救一条生命。对事发时芯芯周围的人来说,这也许是一种苛责,这不是义务,也与责任无关,但却可以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朴素情感推动我们去做。

  “十一”期间引发关注的另一件事给了我们类似的启示。根据现场监控录像,四川盐源一个男孩因泳圈脱落在游泳池溺亡,从他挣扎到最终被带上岸,长达10分钟无人救援。舆论场上的“法官”们也掀起了对男孩身边“看官”的批判——如果身边人能及时发现并伸出援手,结局也许就不一样。

  也许,有人花3秒钟多看一眼,有人便不必在未来的某天,花30分钟编写一段精心措辞的网络批评。

  刘言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宋宇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