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7:10:29 来源: sp20250104
阅读提示
逐步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灵活、多元的教育体系,四川通过推进职普融通、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了教育与产业的紧密对接,为职业教育开辟了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新路子,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产业发展到哪里,我们就跟进到哪里;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支撑!”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拉开帷幕,半个世纪以来,这所学校与重装企业唇齿相依,从火电、水电、核电、风电成套设备到航空模锻件制造,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历程。今年1月,该校正式升格为四川省第一所公办职业本科大学,迎来了通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探索探究,为产业技术变革、社会发展不断培育高层次技能人才,为四川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崭新使命。
该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正是四川职校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实践的具体体现。近日,为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推动建成职普有效融通、产教深度融合、科教集聚融汇和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四川省正式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在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提升职校办学水平、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等多方面进一步明确方向。
搭起人才培养“立交桥”
“地方能依靠、产业离不开、行业认同、学生自豪、国际国内有影响”,这是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正在努力的方向,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提升现代大学治理能力,强化办学特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等等都成为题中之义。而在职业教育阶段,职普融通正成为四川职业教育改革中一项重要创新举措。
职普融通,即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之间的合作,通过双方共同设计课程、互派师资,实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选择。
“职普融通班主要开设普高课程和部分职高专业核心课程,高一第一学期结束参加德阳市统一的普通高中期末考试,成绩达标可自愿申请并经审核后转入联合办学的普通高中学习。”绵竹市职业中专学校相关负责人称,作为德阳首批职普融通试点学校,去年首届职普融通班招收了23名学生,有8名考试上线获得了去普高的机会,其中4位选择去普高就读,4位同学选择留下继续读职高。
同样,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职普融通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该校与洛带中学联合举办的职普融通育人模式实验班,自2017年启动以来,已招收35个班、1439名学生,职普互转331人。已毕业学生中,有295名学生通过职普融通路径升入本科院校,其中12人升入四川农业大学,约340人升入优质双高职业院校。
“这种模式为职业教育开辟了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新路子,也为普通教育打开了提高人才适配度、破解就业矛盾的新窗口。”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相关负责人认为。
订单式培养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逐步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灵活、多元的教育体系,四川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了教育与产业的紧密对接,为企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与东方电气集团通过“学校走出去”和“企业引进来”的方式,联合培养了3批次12个班合计300余人的现场工程师班人才,成为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现场工程师班的定向培养,企业培养周期大大缩短,从以前的3年缩短到现在的1年。”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去年分到东方电机的53名学生中,有43名留了下来,并且实践能力强,各个分厂都抢着要。这种产教融合“订单式”培养的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我们也与吉利等汽车集团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与沃尔沃、大运汽车等企业开展员工在职提升、培训等工作。”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相关负责人称,目前,该校已经培养了近2000名汽车行业人才,培训了近500名汽车行业人才,并为汽车行业企业提供了超过5万人次的员工培训服务。
记者了解到,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校中厂”,带动学生参与到订单生产过程中来,提升了实操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厂中校”,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在生产线上锻炼能力,在实习中不断学习。这种产教融合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也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进一步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
“新业态产生新职业、新职业产生新岗位,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无论是职普教育还是产教融合,最终的目标都是助力学生多元成才,实现出彩人生。”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多家职校相关负责人表达了同样的实践感悟。
四川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也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并将该项改革放在仅次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位置。
该省还将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紧扣该省产业发展布局,优化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布局结构;聚焦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教育、经信、财政、科技四部门联动发力,创新校企“双激励”模式,计划投入20亿元分批打造50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着力打造集实践教学、生产服务、技术研发等为一体的产教融合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同时该省还将建立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制定一批适应产业需求的岗位职业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将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融入专业教育,将本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及时引入课堂教学和教材建设,推动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促进科教互动融合育人。(本报记者 李娜 本报通讯员 潘文苑)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