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09:44:35 来源: sp20241230
本报记者 周倩
“升”还是“生”?职场女性的困扰
职场女性在就业、晋升过程中被设置“隐形门槛”,职场女性遇到劳动争议如何维权,一直备受关注。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2023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和《2023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职场中的女性困境并未有明显改变,61.1%的女性在求职中被问婚育。46.9%的女性表示婚育影响职场前景,远高于男性的11.4%。
今年开始实施的新版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就业性别歧视作了重点规定,明确了就业性别歧视情形、救济渠道和法律责任: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不得将限制结婚、生育或者婚姻、生育状况作为录(聘)用条件……在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过程中,用人单位的女职工权益保障意识进一步提高。
“银发族”权益有了新保护
由于市场议价低,在用工成本不断增高、各地不时出现用工荒的情况下,“银发就业者”缓解了部分用人单位的招工压力。但随着“银发族”再就业人口的增加,讨薪难、维权难等事件近年来也有所增长。这也提醒,让“银发族”再就业发挥价值,其劳动权益保障也要进一步跟上。
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第六条规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是尚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劳动者请求参照适用劳动法律法规处理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职业危害防护以及工伤保险待遇等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加强招聘行为监管 提升毕业生维权意识
大学生享有的基本就业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平等就业权、自主择业权、公平待遇权、接受就业指导权。然而,当面对虚假招聘、求职欺诈、就业陷阱等侵权现象,大学生如何学会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2月5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要维护就业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加强招聘行为监管,提升毕业生维权意识,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工伤保险“扩容”惠及更多劳动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超龄退休人员重返职场的数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态势,尤其是农村“银发”老人进城务工尤为常见。按照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之后便应该处于退休状态,即便仍处于工作状态,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也被视为劳务关系,而不被定性为劳动关系。
这意味着,“银发就业者”不能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无法以正式员工的身份参加工伤保险,一旦出现意外事件或劳动纠纷,其劳动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正是因为如此,“银发就业族”的劳动权益制度保障处于“真空地带”,导致其在司法实践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法律庇护,存在维权“无门”的情况。
近日,安徽省、上海市、海南省、湖北省等多地发布相关通知和意见,明确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拟将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就业人员等群体纳入工伤保障,使工伤保险惠及更多特定群体。这意味着“超龄”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有了新保障。
“新生代职场画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90后”和“00后”的人口超过3亿人。随着“90后”“00后”依次进入职场。
今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曾就该院审理的涉及“90后”“00后”职场新人的劳动纠纷加以梳理,并发布典型案例,试图从法律角度呈现“新生代职场画像”。
数据显示,近年来,20-35岁的新生代劳动者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占比由2019年的17.2%上升到2022年的33.1%。新生代劳动纠纷案件“短工化”现象明显,“跳槽”频率较高,他们更多关注劳动感受问题和自我认同驱动与价值实现。他们更重视人格平等,强调劳动尊严,遇到问题敢于也善于主动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据此,法院希望新生代劳动者在求新求变的同时既要苦练内功、诚实劳动,也要注重策略和方法,“化干戈为玉帛”;希望用人单位能够从创新管理理念和模式入手,理解尊重、平等对视,应势而为做好代际管理,“不拘一格降人才”,为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创造温暖有序的新职场环境。
周倩(来源:工人日报)
周倩 【编辑:叶攀】